瑞士《新蘇黎世報》周五(11月1日)聚焦福斯目前在中國面臨的諸多挑戰,在其經濟版刊文「福斯在中國:從領跑到失勢(VW war in China an der Spitze – und verspielte die Führungsposition)」。文章引言指出,幾十年來,福斯在中國市場賺取了公司大部分利潤。然而,隨著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崛起,德國車企逐漸被邊緣化——這也是整個福斯集團陷入危機的原因之一。
作者Matthias Kamp從北京發來的這篇長文寫道,四十年前,福斯在中國建立了首個合資企業,開啟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成功之路,然而,如今福斯卻在這一最重要的市場上為生存而戰。文章提到,近幾年來,福斯在華銷量大幅下滑,同時還不得不應對有關其新疆工廠侵犯人權的指控。此外,福斯集團一名高管近日從泰國度假返京時被檢測出血液中含毒品成分,被中方驅逐出境,這件事對該集團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福斯輝煌不再的原因
《新蘇黎世報》的記者認為,福斯當前面臨的問題有很多原因。例如,直到最近為止,福斯的中國業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集團總部直接管理。「福斯在沃爾夫斯堡研發了適用於全球的汽車」,波鴻汽車研究所所長杜登赫費爾(Ferdinand Dudenhöffer)向該報坦言:「但這種方式如今完全行不通了。」此外,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杜登赫費爾補充道,中國政府開始應對環境問題,如今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受歡迎。而福斯對此的反應卻非常遲緩。
進一步加劇問題的是,文章接著指出,福斯德國的開發人員全部來自傳統燃油車背景。當他們幾年前開始研發電動車時,雖然製造了電池驅動車輛,卻不希望人們能明顯感受到這是電動汽車。與此不同的是,像小鵬、蔚來以及比亞迪這樣的中國廠商更像是科技公司,而非西方定義下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因此,他們能更迅速地開發出適合偏愛科技的中國消費者的車型。
中國車企的更多優勢
文章補充道,兩年前曾擔任福斯CEO的迪斯(Herbert Diess)早已認識到這一點,並因此創辦了軟件子公司CARIAD。然而,該公司始終未能順利發展,部分原因是德國嚴重缺乏軟體開發人才。
相比之下,《新蘇黎世報》繼續寫道,中國有無數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許多企業與本土汽車製造商合作。百度曾是一個單純的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而今已成為成功的科技巨頭,為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自動駕駛應用。中國老牌企業奇瑞則與華為合作。杜登赫費爾向該報指出:「奇瑞負責造車,華為提供智能技術」,他還補充道:「汽車已不再完全由汽車製造商主導,部分原因是純粹的機械部分愈加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