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近年來在監理上似乎面臨失靈現象,整體政策視野也顯得不足。這使得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在OTT TV的衝擊下,愈加陷入發展停滯、競爭惡化、資源投入不足、以及內容吸引力下降的困境。迪士尼五個頻道的下架事件,更讓社會驚訝地發現NCC對消費者權益、公共利益、有線電視品質及在地內容生產的漠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國家傳播主管機關在監理、政策和運作功能上失效?本文提出以下幾點觀察:
一、NCC專業、中立與公正性流失,致決策漏洞頻出
NCC原設計為合議制的獨立機關,負責掌理台灣通訊與傳播產業事務,除因傳播事業涉及意識形態作用,故亟須避免政治勢力介入外,也希望藉由委員會及委員的獨立與合議來達到產業決策的公正、專業與中立,避免受業者及政治力量之影響,令市場能夠公平競爭,健全自主發展。然而,當前的NCC運作日益偏向首長制,也難以擺脫政商力量的介入,甚至有淪為代理人的風險。這樣的結構導致決策難以維持專業性與公平性,更遑論在乎消費者權益、公共利益或推動文化發展,整體決策運作因此呈現扭曲與失靈。
二、監理工具與法規老舊,NCC心態日漸被動
NCC主要的監理工具「廣電三法」年久失修,面對數位科技與市場變遷顯得力不從心。雖說行政機關確須依法行政,但NCC過於依賴既有法規而無法靈活大膽應對業界變化,自己恐也難辭其咎。而廣電三法與NCC管制工具修法困難重重,主要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掣肘,致使有線電視市場發展陷入一攤死水,這亦是政府與立法機關的共業及責任。而隨著法規愈發難以應對產業變化,NCC也愈加不敢積極施行法規,往往採取被動姿態,只在不得不回應個案時才行動,完全失去主動引導市場健全發展的動力與意圖。
三、僅針對內容裁罰,無意解決市場結構問題
NCC對廣電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採取放任態度,僅對日常電視內容進行裁罰,治標不治本,形成管制錯位。這種監管模式無法促進市場健康發展。隨著串流影音平台崛起,差別管制及不平等競爭問題日益嚴重,而NCC未能將傳統與新興科技市場統籌考量,導致在地內容生產及競爭力加速衰退,對於台灣未來文化發展造成極不利的影響。
四、缺乏整體傳播政策與文化生態願景
上述問題的根源在於無論哪個政黨執政,政府和政黨似乎都未曾真正重視或理解台灣的傳播文化生態,缺乏整體傳播政策願景。過往的傳播媒體政策僅是選舉時的裝飾與配備,少有候選人真心意識到台灣傳播媒體問題或有意解決台灣傳播媒體問題。也因此政府與政治人物只是把NCC與媒體當作政權工具也就毫不意外。
此外,目前台灣傳播發展治理分散於文化部、NCC和數發部,呈現多頭馬車狀況,缺乏統籌規劃。三個部會在傳播發展治理上的邏輯不一且互不相干,對台灣傳播生態及媒體發展也是負面影響。
結語
傳播生態對文化、社會、政治及民眾生活的重要性難以忽視,忽略媒體問題所帶來的危害,社會已有高度認識,並經常成為社會爭議的源頭。本文期待未來NCC人事審查時,社會與各政黨能夠重視傳播主管機關的獨立正常運作、台灣媒體及傳播環境問題,以及推動完善的整體傳播政策。因為畢竟資訊、傳播與文化是現代社會運作的重要核心,也是現代社會凝聚共識、推動進步與維護民主價值不可或缺之基石。期盼社會各界與決策者共同努力,確保傳播生態健康發展,並為台灣的民主與社會進步奠定穩固基礎。
*作者為台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台大新聞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