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起事件令人對Uber在用戶及駕駛之資訊安全保證政策上存有相當疑慮,從Uber對於前開事件的處理方式亦可發現,似乎只要爭議事件尚未被公開揭露,Uber會予以掩蓋錯誤,而非主動向受損害之用戶或司機提出應有之賠償或改進方案。
Uber身陷非法遊說爭議 甚至利用Uber司機遭受暴力事件獲取公司利益
Uber File揭露,Uber曾以每年高達9,000萬美元費用,向各國元首、城市首長及各國交通部會等主管機關進行遊說,以獲取對於計程車行業及勞動法相關法規作成有利於Uber之修正,使Uber事業得以在各地推展。Uber File指出,Uber遊說的對象包含美國總統Biden、愛爾蘭總理Macron、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等,諸多政客如今面臨是否接受Uber高階經營階層遊說之質疑(詳細報導可參此)。例如前布魯塞爾交通事務首長(Pascal Smet)近期即遭指控因受到Uber遊說而在制定相關計程車法規時,做成有利於Uber的妥協(詳細報導可參此)。
除了非法遊說爭議外,Uber File另指出,在Uber推展業務的城市中,曾陸續遭遇傳統計程車司機的抗議活動,但是Uber卻利用Uber司機發起反抗議,並利用Uber司機遭遇抗議者暴力對待之機會,順勢向各國主管當局協商,以獲取對於Uber公司最有利的結果。報導指出,Uber公司前高階經營階層接受採訪時稱,Uber公司將司機當作武器(“weaponising” drivers)來讓爭議持續(詳細報導可參此)。
這些檔案顯示Uber擅長尋求各種途徑,透過遊說政治人物、或採取其他相對激烈或有爭議之手段來達成其企業盈利目的,打入各國市場。
前述關於Uber的爭議,似乎也延伸到Uber的外送平台公司Uber Eats,Uber Eats對於外送員的長期剝削、短發薪資等問題亦層出不窮,而於今年上半年,Uber宣布Uber Eats將收購Foodpanda,待完成收購後,Uber Eats將成為台灣外送平台市場的壟斷者,在台灣市場佔據獨佔市場地位,並全面掌控外送平台市場經濟利益,非但如此,我們可以預見,藉由取得Foodpanda相關資料數據之後,或可進一步強化Uber在台灣市場營運叫車平台的競爭力量。
Uber Eats收購Foodpanda一案是否會成就,只剩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最後一道防線。惟公平交易委員會考量結合案之重點,除了在於是否造成限制台灣經濟市場之競爭外,也應該將Uber企業文化及過去集團營運所生爭議性手段納入考量,審慎判斷台灣未來的外送平台市場,是否適合由Uber進一步加以壟斷。
*作者為反UberEats併購Foodpanda行動聯盟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