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東德統一德國紀念日●一起騎車去「開封」

2024-11-18 06:30

? 人氣

現在舊「十八王公廟」旁還有一塊比「西門徒步區」還要龐大幾倍的商場廢墟,可緬懷當年的盛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夜騎開封」走紅源自今年6月,開始也只是有4位鄭州的女學生,忽然興起,夜間騎著共享單車,去五十公里外的開封品嚐當地的灌湯包。她們回來在網上發布了夜騎開封的經歷,在網路高效的傳播下,立刻引起了共鳴,造成夜騎開封滾雪球式規模,1夜將近20萬人參與。

不論肉粽或是湯包,都只是一個藉口式的象徵。

真正的原因就是在有能力之後,「我就是想自由一下」。

這就是「人類需求金字塔」,在物質滿足之後,一定必然追尋向上的抽象自由需求。

而一旦有人可以實現,所有人都會蜂擁而上,形成「眾從」結果。

這種需求追求的升級,也絕對不會止於肉粽或是湯包,未來一定會更發展到更多不同廣泛的方向。(請參見本專欄《為何大陸人民一定會自主向前走?金字塔的解答》)

中國河南鄭州連日掀起大學生夜騎自行車前往開封的熱潮。(照片來自博主「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 X)
中國河南鄭州連日掀起大學生夜騎自行車前往開封的熱潮。(照片來自博主「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 X)

歡樂可能產生困擾●公共政策可以攻錯

臺灣「夜遊十八王公廟吃肉粽」後來發展出了一些憾事,因為光吃肉粽,好像已經不夠刺激。前往「十八王公廟」的前段有一條非常寬大的「大度路」,有些年輕人便在此展開高速颷車競賽,經常發生重大車禍,造成警察不得不前往嚴格取締。

人性又有「愈禁愈旺」的趨勢,這種「被警察追」的勁頭,竟轉往南部警力比較少的鵝屏公路去颷。當時流行1男載1女,也還沒有必須戴安全帽的法律,結果連續發生致命車禍,一對對年輕美麗的生命徒然消失了。

「夜騎開封」同樣發生問題,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這場「單向騎行潮」,騎共享單車從鄭州前往開封,再乘其它交通工具返回,導致短時間內兩座城市的共享單車調度出現危機。

開封市民突然面對大量新增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帶來的路面擁堵,從照片可知,大陸多家共享單車採用無樁技術,雖然有設置電子圍籬,但因為自行車可被移動,當電子圍籬滿站,民眾無法還車時,仍有可能會把圍籬內的車子拉出來,把自己的車停進去,形成照片上所顯示車子堆疊,東倒西歪,且超出電子圍籬區,造成環境混亂,交通無法動彈。

同時,鄭州是一個高度依賴共享單車的城市,夜晚出發的騎行潮,使鄭州市民第二天早上,面臨上班無車可用的困境,怨聲載道。

這個問題在臺北出現過,也經實驗研究,而有了解決方案,就是採用實體柱子系統,據全球共享單車城市的統計,臺北市的共享周轉率、即應用效益評比因此成為世界第一。

此即兩岸可「公共政策合作研究」的一個標題不宏偉,卻對人民影響深遠的項目。大陸幅員廣大,不必完全參考臺北模式,唯臺北實驗的經驗可知,在已高度開發的城市,宜有適當比例的共享單車是實體柱子系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