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美國總統拜登雖然依例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了會晤,但因民主黨在美國大選的潰不成軍,拜登與會的意義遠不如回鍋執政的川普,這位被《美國之音》形容為「屋子裡的大象」。
拜、習兩人都對世局動盪提出警告,也都希望為今後四年的中美關係定調。拜登目前處於跛鴨的地位,他與會的目的:一是強調在他任內,中美兩國對於一些重大問題,仍存在分歧和摩擦;但整體而言,雙方關係還是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二是強調接下來兩個月是中美關係至關重要的過渡時期,雙方必須保持溝通,才能有效避免任何潛在的錯誤、誤判或危機。
習近平重視原則問題,他為中美關係清楚劃下「四條紅線」,並宣示「四個沒有變」的基本立場。「四條紅線」包括台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和發展權利;「四個沒有變」包括「中方致力於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沒有變」;「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處理中美關係的原則沒有變」;「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立場沒有變」;「賡續中美人民傳統友誼的願望沒有變」。
拜登雖然持續川普第一任的對中強硬政策,但拜登鼓勵競爭,而非衝突;川普未來的作法將如《紐約時報》所評論:他「不只是滿足於僅僅管理與中國的競爭,他的目標是贏得這場競爭。川普的零和博弈和非常規策略,加上一個由對華鷹派人士組成的未來內閣,很可能會讓習近平失去他迫切需要的喘息空間,並將他推入一場他無法輕易控制或預測的高風險意志力考驗。」
可以預期的是,川普提出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60%關稅,估計會導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減少兩個百分點。這對於經濟維穩的習近平而言,無異是個重大的打擊。我認為中共已做好心理準備,迎接中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中共不會是「孤軍作戰」。因為,全球經濟包括美國的盟國在內,都會受到川普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
首先以日本為例,2023年美國首次超越中國成為日本第一大出口地,其中汽車出口帶動整體出口成長,川普提高關稅必對日本汽車產業造成重大衝擊;其次,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國,美國增加對中課稅勢必影響韓國出口,使韓國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會在1.9%上下擺動。
由於川普強調「美國優先」,要求盟國承擔防衛責任,因此,這次亞太經合會就提供中共超前部署,推動「睦鄰外交」的有利平台。
習近平在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的場邊會談上表示,自兩年前在峇里島會見以來「國際和地區情況發生不少變化」。無論情勢如何變化,雙方都應「發揮地理相鄰、文化相通、經濟相融優勢,加強交流,深化合作,推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APEC峰會明年將在南韓慶州舉行,南韓總統室高層官員表示,是習近平首先對尹錫悅發出訪中邀請,而尹錫悅也誠摯邀請習近平訪問南韓。
習近平與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會談特別引人關注。習近平呼籲「中日應該堅持雙贏合作,維護全球化自由貿易體制」,認為「中國的發展對日本及世界鄰國來說都是機會。」習並敦促深化中日雙方的人際交流。據說這場原定舉行20分鐘的會談,結果延長到35分鐘才結束。《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出,中國意圖接近日本的態度,在這次會談呈現出來。
習近平藉出席APEC會對祕魯展開國事訪問。中共連續10年成為秘魯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市場,兩國礦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重大合作項目大為推進。習近平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Dina Boluarte)共同出席錢凱港(Chancay port)開港儀式。這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據BBC報導,它的啟用讓秘魯及周邊的智利、厄瓜多、哥倫比亞等國,得以通過此港口直達上海等亞洲市場。該港口預計能將南美至亞洲的航運時間,從原先的35天縮至23天。美國軍方擔心錢凱港被中共軍方使用,對美構成地緣政治挑戰。
習上任後曾5次走訪拉丁美洲的11個國家。有22個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與中共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美國目前仍是拉美最大貿易夥伴,但從2012年開始,中國即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2022年雙方貿易成長7.7%,達到4857億美元。另據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C)的報告,中共今年將是這個地區成長最快速的出口市場。
「台灣問題」必然是拜習會討論的一個重點,雙方也必然會各持己見,沒有交集;但根據陸媒報導,習近平在會談中,首度提及賴清德總統名字,呼籲美方認清賴和民進黨當局的台獨本性,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對此,我方黨政人士指出,從「拜習會」會晤現場,可見習近平並未向拜登提及「賴清德」三個字,這是陸媒報導逕行加入的文字。
其實,計較陸媒的報導並不重要,對岸對賴總統的「定性」,以及堅持「反獨促統」的立場,早已眾所周知。賴政府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因應川普上任後中美關係的變化。我認為不變的是:第一,川普不會放棄「台灣牌」,但做為美國的談判籌碼,台灣的經濟利益可能被交易,但台灣的地緣政治價值不容被犧牲;第二,中共不會以對台用武,輕易挑戰川普「不可預測性」的反應,而會在「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加強對台軟硬施壓的力度。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