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喜歡通膨跟通縮,那為什麼物價還是會波動?日本東大經濟學教授一段話解釋清楚

2025-01-08 07:10

? 人氣

在近年的物價變化中,曾經大幅上漲的蛋價,讓民眾最是有感,當中也反應了雞蛋供給量的劇烈變化。(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近年的物價變化中,曾經大幅上漲的蛋價,讓民眾最是有感,當中也反應了雞蛋供給量的劇烈變化。(資料照,柯承惠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物價大幅上漲,讓全世界各國民眾都普遍受害。然而近年,中國經濟又陷入通貨緊縮,也令輿論關注其經濟發展的動能是否衰減。日本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渡邊努在其著作《物價跟你想的不一樣》中指出,沒有人樂見讓生活變得混亂的通膨和通縮,追根究底,當持有者預期貨幣未來將大幅增發時,持有貨幣的吸引力便會下降;貨幣需求減少,物價便會上漲,這就是引發通膨的背後原因。以下是書摘精彩全文:

今天的物價比昨天高,明天的物價又比今天更高——這就是通膨;反之,物價逐日下跌則是通縮。通膨與通縮都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混亂,因此兩者皆不令人樂見。可以的話,誰都希望能免則免,那究竟為什麼明明沒有人希望通膨或通縮發生,卻還是發生了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正如我們已經在前一章所看到的,各項商品的價格變動與蚊柱(=物價)的移動是兩回事,所以「通膨與通縮是因為各種商品價格的漲跌才發生」,這種單純的回答並不能夠解答我們的問題。

蚊柱的移動取決於對貨幣的需求與其背後的貨幣吸引力。所以要回答「為什麼會通膨?為什麼會發生通縮?」的問題,必須理解貨幣需求增減的機制才行。

此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貨幣的需求不僅要看貨幣今天的吸引力,也要看明天的吸引力。舉例而言,假如我們知道明天貨幣將會增發,貨幣吸引力將大幅減少的話,就算今天的吸引力再大,也不會想在今天持有貨幣,結果就會導致今天的貨幣需求減少,物價上漲;反之,如果我們知道今天的貨幣雖然增加,但那只是暫時性的,而明天就會恢復原來水準的話,則貨幣的吸引力與需求都不會減少,物價也不會改變。這裡所說的「今天」,就是今天這短短的一瞬間,但「明天」卻是接下來的每一天,是會持續到很久以後的未來,所以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也不會是貨幣的吸引力在「今天」有什麼變化,而是「明天」會如何變化。

由於在決定要持有多少貨幣的時候,將來貨幣的吸引力會如何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事,因此人們會絞盡腦汁進行預測,不過就算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掌握未來,一定會有幾分不確定性,因此關於貨幣吸引力的「預期」會搖擺不定是無法避免的事,這種搖擺不定就會引起物價的變動。

俗話說:「病由心生。」但我還聽過一種說法是「景氣由心生」,如果企業經營者或消費者認為景氣很好,所以順勢積極而為的話,最終也將使景氣變好;如果他們對將來很悲觀,支出變得比較謹慎的話,景氣也會變差。換句話說,意思就是景氣取決於人們的心態。一寫到「心態」就有種不太對勁的感覺,好像比起科學更接近精神論,但現代經濟理論把這描述為人們「預期」的搖擺不定。跟景氣一樣的是,物價不管是上漲還下跌,也都取決於人們的預期(心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