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為何放棄武力犯台?沈志華曝「這1項因素」扭轉:美國考慮幹掉蔣介石的多種計謀

2024-11-28 08:00

? 人氣

11月27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演講「中蘇同盟、朝鮮戰爭與中共武力攻談的困境」。(張鈞凱攝)

11月27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演講「中蘇同盟、朝鮮戰爭與中共武力攻談的困境」。(張鈞凱攝)

俄烏戰爭、中東戰火後,台灣海峽被視為潛在的國際火藥庫,美國智庫模擬許多中共武力犯台的兵推,中共對台政策思維回到毛澤東的「解放台灣」戰略。冷戰史研究權威、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沈志華梳理史料指出,毛澤東最終未能完成統一台灣的宏圖大業,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是朝鮮戰爭(韓戰)爆發,但另有其深層原因和問題本質——為什麼1950年中共放棄武力攻台的計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沈志華27日接受中研院近史所邀請來台演講「中蘇同盟、朝鮮戰爭與中共武力攻台的困境」,他從歷史上探究「中共犯台」問題,時光倒回到1949年,毛澤東雖然把蔣介石趕到小島上,但籌劃2次解放台灣戰役未竟其業,晚年有著無奈與悲愴。毛澤東說是「錯失良機」,但他真的存在這個歷史機會嗎?沈志華從美蘇國共四方龐雜的史料堆中耙梳,分析1950年中共為何放棄武力攻台計劃的原因,指出下列幾點:

《中蘇同盟條約》締結,造成美、蘇改變立場

首先,沈志華指出,真正影響中共武力攻擊台灣的原因,表面上的原因是朝鮮戰爭(韓戰),但真正核心和關鍵是《中蘇同盟條約》(全文為《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同盟條約》的簽約締結,導致蘇聯和美國都改變了原先的立場,從而完全斷絕了中共武力攻台的可能性。

中國與北韓邊界,左起:金日成、毛澤東、史達林(AP)
中國與北韓邊界,左起:金日成、毛澤東、史達林(AP)

沈志華指出,當時蘇聯的態度非常關鍵。倘若蘇聯全力支持,中共還是有希望「解放台灣」。劉少奇和毛澤東訪問莫斯科時,向史達林提出要求,希望蘇聯幫中共攻台,史達林同意間接幫助,提供海空軍裝備和顧問。當萬事皆備,只欠東風之時,中共和蘇聯在《中蘇同盟條約》談判過程中,發生了兩個重大事件。

其一是中共對於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演說進行反駁的方式,讓史達林大為不滿。史達林要求中共以外交部名義發表反駁聲明,但毛澤東偏偏讓胡喬木以新聞出版署長名義發表談話。史達林勃然大怒,指責中共背棄承諾,更擔心與美國接近,從而改變了援助中共解放台灣的立場,停止一切海空軍裝備的提供。

其二是中共關於「旅順、大連和中長路協定」的方案,引起了史達林的極端不滿和憤怒。史達林為了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利益,力圖防止中共靠近美國,改變了援助中共武力攻台的立場,突然決定為北韓領導人金日成進攻南韓大開綠燈。

史達林(右)曾說,德國不會在莫斯科獲得勝利。(美聯社資料照片)
劉少奇和毛澤東訪問莫斯科時提出要求,希望蘇聯幫中共打台灣,史達林(右)同意間接幫助,提供海空軍裝備和顧問。(美聯社資料照片)

從棄台到保台,美國對華政策大逆轉

其次,美國對華政策和對台政策的基調開始改變,即從放棄台灣、任由中共占領轉變為保護台灣、阻止中共解放台灣。中共最開始攻台計畫,想法比較簡單,主要考慮三要素:一是解放軍過長江後勢如破竹,國民黨基本上有沒抵抗,因此認為攻打台灣,只不過是輕而易舉;二是中共指望台灣的內應,起義來歸;三是指望蘇聯海軍、空軍支援,中共主攻陸戰。但後來情況逐一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