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王牌製片人溫斯坦被爆出性侵指控、點燃「#MeToo」火苗的1周年之際,諾貝爾和平獎也與受侵害的女性站在一塊,要求世界看見她們的苦痛,鼓勵她們為自己伸張正義。
眾所矚目的諾貝爾和平獎5日公布2018年得主,由2名投身於終止戰爭性暴力的代表人物共同摘下桂冠──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婦科醫生慕克維格(Denis Mukwege),以及曾被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囚禁的性暴力倖存者娜迪雅.穆拉德(Nadia Murad)。負責頒發此獎項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表示,今年和平獎旨在向世界傳達信息:
「占世界一半人口的女性,正被利用為戰爭的武器,她們需要保護。犯罪者必須為其行為負責並受到起訴,這是維持和平的先決條件。」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聲明指出:「今年是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第1820(2008)號決議的第十年,該決議確立了以性暴力作為戰爭與武裝衝突之武器,構成戰爭罪也對國際和平與安全造成威脅。」
今年63歲的熱血仁醫慕克維格一生奉獻於治療戰爭期間受性暴力侵害的女性,現年25歲的穆拉德作為受害者則是目睹了伊斯蘭國(IS)如何血腥殘殺、性虐待伊拉克北部的宗教少數民族「亞迪茲人」(Yazidis),並以證人身分在聯合國(UN)控訴IS犯下的種族滅絕和戰爭罪。
「遏止戰爭中的性暴力是和平的先決條件」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指出,即使聯合國安理會確立了性暴力作為戰爭之武器構成戰爭罪,但過去10年來性侵仍頻繁被利用為戰爭武器,許多國家忽視這件事的嚴重性,國際社會並沒有建立一個系統性的機制,以預防與起訴戰爭之中的性犯罪。
例如,緬甸穆斯林少數族群「羅興亞人」(Rohingya)2年來遭受政府軍隊「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人權組織和羅興亞倖存者皆指控,政府軍隊進行無差別屠殺,他們進到村莊燒殺擄掠、輪暴羅興亞婦女,到制約100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至今仍棲身於衛生條件惡劣的難民營內,盼不到能返回若開邦家園的那天。直至目前為止,僅有7名緬甸士兵因涉嫌屠殺10名羅興亞人,被判處到偏遠地區服勞役10年。
直到今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刻意突顯了性暴力與戰爭罪的關聯,再度讓世界聚焦於此議題上。對此,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RW)執行長羅斯(Kenneth Roth)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當之無愧,但也等待已久,諾貝爾終於認可打擊戰爭性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