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瓦魯全國人口不到1萬2000人,理論上有可能在幾十年間全體遷徙、落腳澳洲。但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失去國土、寄人籬下的吐瓦魯還會是一個「國家」嗎?濫觴自西元前1400年前的歷史與文化該如何賡續?面對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吐瓦魯政府的「雲端建國」計畫或許並不是那麼異想天開,也不只是批評者口中的「公關手法」。
而且實際行動已經開始,吐瓦魯政府與非營利組織「PLACE」合作,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光學雷達(LIDAR)、全景相機、無人機等技術與裝備,對全國國土進行拍攝與測繪,將資料結合為2D與3D模型,未來可讓使用者(國民)進行沉浸式的互動。政府也鼓勵國民提交珍貴的有形事物或無形回憶,製作成數位化資產。
在最理想的狀況下,吐瓦魯的領土、文化與主權都能藉此重建、保存,化身為一個全新定義的「國家」。未來這個雲端國家計劃對國民發行數位護照,以區塊鏈(blockchain)儲存,從婚姻登記、公職選舉到公民投票都用得上。
技術上不是問題,第二人生(Second Life)之類的網路社群與3D虛擬世界已發展超過20年,馬爾地夫、瑞典、愛沙尼亞等國先後在第二人生開設虛擬大使館。愛沙尼亞更在2014年推出「數位居民」(e-Residency),讓非該國公民能夠在數位世界使用公司登記、金融稅務等政府服務。
當然,吐瓦魯的野心更大,賭注與風險更高,相較之下,現有的案例大多像是數位社群或虛擬博物館。雲端國家的「主權」議題尤其複雜,因為需要國際社會承認。吐瓦魯目前擁有太平洋約75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海域(EEZ),每年光靠出售漁獲捕撈權就能賺取約3000萬美元,因此希望即使陸地國土消失,仍能保有這片海域的主權,但前提是必須修改國際海洋法,談何容易。
既可悲又荒謬的是,像吐瓦魯這樣的國家對全球暖化、氣候危機的「貢獻」微乎其微,然而當氣候災難來襲,它們卻是首當其衝,付出最慘重的代價。對於吐瓦魯的困境,人盡皆知釜底抽薪之道是世界各國達成共識,採取大規模、決斷性行動,抑制升溫幅度。然而從甫落幕的美國總統大選與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來看,像吐瓦魯這樣的國家恐怕真的只能自求多福。
美國總統大選當選人川普是個典型的極右派氣候變遷懷疑/否定論者,早已宣示明年1月20日上任第一天就要下令「鑽油!鑽油!鑽油!」新政府內定環保署長澤爾丁(Lee Zeldin)與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也是同樣的貨色。COP29則是繼COP28之後連續第二年在產油國舉行,擺明了對化石燃料業繼續高抬貴手,今年唯一的具體決議是募集一年300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危機,但這張支票很可能會跳票——至少川普十之八九不會認帳,他2017年第一任期一起步就退出2015年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將本世紀結束前的全球均溫上升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之內」仍然留在COP29議程上,但顯然已是痴人說夢;攝氏2度的目標也日益渺茫;實事求是,全世界得為升溫3度的嚴峻後果做好準備,小島嶼開發中國家(SIDS)更是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吐瓦魯或許會是元宇宙第一個主權國家,但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專業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