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台灣對美軍購連三年無前瞻規劃,國軍戰力止步?

2024-12-03 07:10

? 人氣

史泰利將軍從前述的戰爭中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起跑點」的優劣並不足以決定最後戰果。誰的陣仗比較大還是小,並沒有差別。易言之,敘利亞一梯隊又一梯隊的後援兵力,根本派不上用場。還有最重要的一課是:「只要掌握機先,不論他的陣仗大還是小,不論他是在攻擊還是在防禦,都會獲得勝利」。如同以色列的表現,即使是一支策略上要採取守勢的小軍隊,也有能力掌握機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76年,就在史泰利將軍奉派去德國時,美軍訓論指揮部發表了名為〈主動防禦〉的新軍事理論。這個理論參考了以色列的經驗及史泰利提供的資料,主張戰場要「深化」--不僅要迎擊入侵的第一支蘇聯梯隊,還要利用作戰範圍更遠的高科技武器,把他們後援的第二、三、四梯隊兵力也擊潰,於是催生了美軍「空陸戰」戰法之理論。

在這個「空陸戰」戰法理論引領下,美軍高科技的武器--F-117隱形戰機、戰斧巡弋飛彈、AH-64阿帕契武裝直升機、LMRS多管火箭砲車(可發射彈道飛彈)、M-1戰車等不斷研發和量產;同步地--由美軍指參學院培訓的軍官、社會招募的志願役青年所組成之專業軍隊陸續成軍,這支高科技的勁旅亦在爾後的第一次波灣戰爭中大放異彩、強烈震撼各國之軍界。

平情而論,要轉變任何軍事理論,不啻螳臂擋車。軍隊就和所有現代的官僚體制一樣,是抵制創新的--尤其這些變動如果會導致某些單位被貶,必須學習某些新的技術,或者影響軍種勢力的消長。美軍在由史泰利將軍所刺激的一些軍方知識份子所發動的一場戰爭中--一場以觀念為武器的戰爭順利轉型成功,這個經驗教訓是值得台灣軍方深思與學習。

 

在台海軍事平衡已向對岸傾斜之際,國軍須建構可恃戰力,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以做為維護兩岸和平的堅實後盾。故為因應共軍多選項武力犯台之模式,國軍除積極建構反制戰力外,必須同步創新空中、海上及地面聯合截擊剋敵戰法理論。此外,台灣亦應該讓美國清楚地知道,如果美方期待台灣爾後能採取哪些行動,就應停止銷售「昂貴又不適合的武器」給台灣,美國軍火公司是否缺訂單,不應成為美台關係的發展關鍵,台灣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政治成本,去發動一場以「新觀念」為主軸的軍事轉型行動,未來才能有助於國防戰力之建構。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副院長,政治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