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觀點:陸生團成新聞表示兩岸關係超差

2024-12-03 06:40

? 人氣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奧運桌球金牌選手馬龍、射擊金牌楊倩在內的中國7所大學交流團訪台,28日晚間到西門町參訪。(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奧運桌球金牌選手馬龍、射擊金牌楊倩在內的中國7所大學交流團訪台,28日晚間到西門町參訪。(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連續兩年邀訪中國大陸知名大學年輕學子,加上知名青年體育選手(例如世界頂尖桌球選手丁寧、馬龍)光環的加持,的確占去不少兩岸媒體的版面,但究其實,那是種不正常現象。如果兩岸關係退步到這樣的學生團來臺被視為須追訪的新聞,那麼兩岸的未來著實令人憂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兩岸關係進步時,以「九二共識」(國民黨馬英九政府稱其內涵為「一中各表」)政治諒解做為橋樑,中國大陸的省委書記/副書記、省長/副省長或同級別官員率團訪臺者便超過25次。信手拈來就有:2010年廣東省省長黃華、2011年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2012年北京市長郭金龍、2013年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2014年河南省長謝伏瞻、201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等等,學生互訪根本不受各界注意。另外,2014年,時任臺南市長、民進黨中常委的賴清德訪問上海,提出兩岸用交流取代圍堵而且應自信地交往。2009年及2013年,時任高雄市長、民進黨中常委的陳菊去訪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共六城市,於2013年8月在天津還會晤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並共進晚餐。

如今這些看來像天方夜譚,而且兩岸一般人民的往來仍有諸多政治限制,直航班機數量也銳減,還有雙方發動的網路認知戰、美陸競爭不歇等因素,在在令人逐漸擔心起兩岸民間社會的疏離感甚至敵對感,進而讓兩岸的「主戰派」更有操作空間。

20241128-中國大陸運動員馬龍(左前)與陸生團28日至孔廟參訪。(顏麟宇攝)
20241128-中國大陸運動員馬龍(左前)與陸生團28日至孔廟參訪。(顏麟宇攝)

又如果檢視兩岸陸委會與國台辦的(官方)關係,以及海基會與海協會的(準官方)關係,也可理解為何中國大陸大學訪團會在兩岸掀起如此漣漪。

兩岸的官方關係從馬政府時期的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互利共榮,到這幾年的一中一台、排同求異、突顯爭議、相互利用。國台辦最近對於1992年兩岸政治協商結論的詮釋,只剩沒有明著講當時同意在事務性協議接受「一中各表」,但陸委會仍是裝睡叫不醒,不想接球,因此兩岸關係的官方交流持續中止。當上層關係惡化至此,海基會與海協會功能大幅萎縮則不意外,遑論前者想執行如保障台灣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權益、兩岸行政及司法協助事項等業務,可謂難上加難。

所以,當這些中國大陸年輕學子出現在臺灣,無異於兩岸關係濁流中的一股清流。這些學子偶爾被一些獨派媒體或人士「潑紅漆」,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年輕、活潑、清新、專業的形象,而且他們並非政治人物,讓人很難找到攻擊的著力點。

總之,吾人不是唱衰馬前總統邀請中國大陸的菁英學生來臺參訪交流,而是希望當這類活動不會受太多注目,大概就表示兩岸關係歷經波折,終於又往和平、健康的方向移動了。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