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貿易表示,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家已經是供應鏈多元化的受益者,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更重要的全球貿易中心。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院長邵宇向《南華早報》表示,由於川普此次承諾的關稅範圍更廣,因此中國可能不得不在美國以外,重組其龐大的供應鏈。
為了幫助小型企業透過電子商務平台向海外銷售商品,中國地方政府設立了服務中心,像是上海正在建造「絲路電子商務試驗區」(Silk Road e-commerce pilot zone),以促進與中亞地區的貿易往來。《經濟學人》指出,川普可能會針對那些幫助中國企業在第三國組裝貨物或重新運送貨物的公司,例如,太陽能公司在印尼和寮國設立工廠,以規避美國對墨西哥和越南出口產品徵收的關稅。然而,一些專家對川普能多有效的遏制中國透過第三國繞道進入美國表示懷疑。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向《南華早報》表示,封鎖所有中國商品「實際上很難實現,尤其是在短期內」,因為「許多商品中都有中國製造的零件」。
自川普於2018年發起貿易戰以來,中國的貿易順差不僅未被壓制,反而透過關稅規避的方式進一步擴大。目前,中國的貿易順差成長已超過兩倍,來到8200億美元(約占GDP的6%)。其中,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仍保持在3400億美元左右,與2018年相當。如果川普願意與中國達成協議,僅採取有限的關稅增幅措施,根據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Oxford Economics)的預測,這些舉措可能在2027年至2029年間使中國的年GDP成長率約略下降0.4個百分點,影響相對可控。
北京的可能回應:直接進入美國製造
根據《南華早報》,面對川普關稅大棒的另一個潛在應對措施可能是「激勵中國製造商進行海外投資」,包括將生產直接轉移到美國境內以避免關稅。從中國車用電池大廠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過往的評論表明,這至少是一種可能性:「最初,當我們想在美國投資時,美國政府拒絕了。對我來說,我的思想非常開放。」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美國努力恢復製造業的後果之一將是美國企業海外投資份額下降,考慮到這一點,中國企業應該直接進入美國市場,儘管中國企業已經加強了在東南亞、中東、歐洲等美國企業漸漸或完全撤出的地區的影響力:「透過增加對美國的投資來強化雙方的經濟一體化,這將使單邊脫鉤變得不可能。同時,也能帶動原物料、零件等上游產品的出口。」
北京的可能回應:增加內需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在上個月的報告中警告:「揮之不去的房地產危機和疲軟的內需使中國更加依賴外部需求。」連平建議政府應該刺激國內市場,以作為對抗美國打擊的手段,他提出,中國應該提高薪資和消費者需求:「只有身體強壯健康,才禁得起外來的打擊」。上海的銀行家開玩笑地說,他們一直為川普的勝利歡呼,因為這樣可以刺激中國政府有更多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