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0日,國防部向立法院提交的報告,詳述國軍效法美軍「國防創新單位」(DIU),引進民間成熟科技的策略。國防部於6月成立的「國防創新小組」,旨在透過民間科技力量加速國防建設現代化時,該小組亦持續關注通訊、網路戰、雷射及高能微波等技術,逐步擴展應用範圍。然而,此項創新舉措雖具高度前瞻性,但其落地過程中亦面臨諸多挑戰。
效法美軍,引進民間動能
「國防創新小組」的成立是國防部向美軍學習的具體實踐。美國的「國防創新單位」(DIU)早已成為軍事科技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透過與民間企業合作,加速軍事科技研發與應用。國防部希望藉此模式,縮短國防技術與民間創新科技之間的差距,加速引進民間已成熟的技術,進一步提升國軍的作戰能力。
報告指出,「國防創新小組」首先聚焦「無人載具」、「AI目標辨識」及「無人機反制系統」等領域,這些領域不僅是現代戰爭的關鍵技術,也正是台灣民間科技公司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透過聚焦這些項目,國防部希望加速推動台灣的軍事產業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科技化轉型。[YC1]
軍方採購體制的陋習與挑戰
儘管「國防創新小組」的設立表面上展現了國防部改革的決心,但其推行過程中面臨來自內部及外部的多重阻力。過去台灣國防尖端技術的研發幾乎完全由中山科學研究院主導,民間企業參與不足,導致技術自主性偏低,整體國防產業創新動能不足。
此外,台灣的軍事採購長期依賴國外技術轉移和代理商模式,這不僅增加了採購成本,也導致技術自主性無法提升。例如「成功潛艦國造」及「美商雷神浮報價格認罪」等事件,揭露了採購過程中的不透明及對國外供應鏈的過度依賴。即便國防部希望通過「國防創新小組」改善這些陋習,能否突破軍方傳統體制的限制,特別是最守舊的陸軍,仍是公眾關注的焦點。[YC2]
以無人機反制系統採購案為例
在近期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預算解凍討論中,陸軍司令部的「無人機反制系統」成為熱點議題。國民黨立委黃仁詢問柏鴻輝副部長,該項目是否僅限於國內廠商參與,並擔心若國外廠商或其代理商最終得標,將違背扶植國內技術的初衷,致使關鍵技術無法留在台灣; 跨黨派立委也同聲支持期望國防部能夠依循最初預算凍結案的附加提案:「為免失去扶植國內相關產業發展之本意,要求國防部採購國內產製產品。」[YC3]
產業發展與國防自主性的關鍵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在近日的「新政高峰論壇」中表示,台灣雖然在半導體和AI製造領域具備優勢,但軍工產業的基礎薄弱,甚至無法生產無人機晶片。[YC4] 這反映出台灣軍事產業長期依賴進口技術的困境。在這背景下,「國防創新小組」若能有效運作,將對台灣軍事產業帶來深遠影響。透過引進民間成熟技術並與國內產業深度合作,國防部有望逐步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實現技術自主化,同時強化台灣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國防創新小組」的成立是台灣國防現代化的重要一步,其革新作法呈現了台灣政府對國防自主性及國內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視。然而,該小組要在軍方內部體制、民間技術能量及國際競爭壓力中取得平衡,仍需克服諸多挑戰,「國防創新小組」的執行成效將不僅影響台灣的國防自主,更將成為「五大信賴產業」成功與否的關鍵驅動力!
*作者曾任職國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