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與民主姻緣論的破產
大眾在中國的表現,實際給人們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西方理論家認為,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在本質上相輔相成以及自由市場與競選政治在長期內相互促進。這就是所謂的民主與資本主義的婚姻。而有人更是把這個假設當作事實在闡述,認為,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必定是民主的。或者說,當代資本主義只能在一個民主國家得到發展。
如果要談起資本主義,必定要從資本出發。而在蘇聯垮台後的全球化,大大地改變資本的特性。與其說,本來資本的活動範圍大多是國家內部的,或者是在幾個民主國家內的,全球化開始以後,使得資本走向世界各地,而不少威權國家如中國則也巧妙地吸引了不少西方資本的安家落戶。而一旦資本在一個威權國家發展的順利,它必然就和當局產生一種親和性。同理,它的「本土性」(如大眾的德國本土性)就會減少,換言之,德國政府對此掌控能力也就減少。
民主和資本主義是一家子的理論,東歐的轉型時期不少國家的發展已經把這種理論駁倒了。而如今大眾在中國的表現更是說明了,資本主義中的主要成分,即資本,實際上是不在乎它的政治環境的。它可以在民主制度下發展,但也可以與威權政府結伴。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全球化走到如此的地步,使得歐洲不少政府無法對其資本有太大的約束力。在這方面,美國政府倒是跟歐洲政府的不同。這體現在拜登政府對中國晶片的限制方面,盡管美國的資本對此怨氣很重,但美國政府多少還能把自己的政策落實下去。至於,川普上台後的情況如何,還得拭目以待。
筆者在本文要說明的一點是,資本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是跟民主政體和威權整體同時合作的。這樣,對資本有太大的期待,是不合適的。再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盡管沒有在新疆設廠,但憑著馬斯克在中國台灣問題上的言論,對中國政治的言論,不也就說明了其與威權主義的親和性?
當然,後現代社會的特點就是民間組織聯合起來對資本進行一定的約束。 而目前全球一種「反全球化」,多少也能使得資本對自己有所約束。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張俊華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