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聳立在黃埔軍校舊址校本部最高處的孫總理紀念碑,於1928年10月11日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典禮,歷時近兩年,凝聚了黃埔對軍人孫總理的敬意,見證了黃埔軍校校本部在廣州的最後歲月,還譜寫了中日民間友好的一段特殊篇章。
黃埔本校自1927年11月至1928年5月間,因「清黨」等原因,校務陷於停頓,當時「校內建築亦遭破壞。」
1928年5月2日,何遂就任代校務後,即著手啟動校園修復、立碑建坊工作,並親自撰寫碑文,記載黃埔軍校師生功績、傳揚中山總理遺願與精神。
首先要解決經費問題。「何遂代校務以本校經費雖然較前減縮,而最高長官如蔣校長、李副校長、戴傳賢主任及何代校務本人,均不領受薪金,擬將以上應得薪餉全數捐出。並約同各部處主官就前決定,應行修建各地詳細查勘,又議決將本年5月份半月薪金共計942元,6月份全月薪金共計1888元5角,共計2830餘元,作為修建基金;其後以6個月計算,超過12000元,前後共計14000餘元。除修築中山公園、仲愷公園、中正公園及蔣校長紀勳碑外,並建造總理紀念物與陣亡烈士紀念碑。」此外,又刻題名碑十數座,將本校開校以來官佐員生姓名刊之於石,立於本校中山公園紀念碑之下,以垂久遠而示勉勵。
1928年10月11日上午10時50分,何遂於孫總理紀念周禮畢後,率同全體官佐員生至八卦山,舉行建築孫總理紀念碑奠基典禮,並躬親破土以示隆重。 這座今天仍屹立於校園中央的巨集偉的紀念碑,座高19米,碑高40米。
碑東側所刻總理遺訓「和平 奮鬥救中國」七個大字,是何遂手書。
據當時何遂帶在身邊的三子何康回憶:「父親是用大面盆盛滿墨汁,把紙鋪在地上,用掃帚飽蘸濃墨書寫的。」何遂崇敬孫中山,他在北京親歷了孫總理的追悼會,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彌留之際呼喚的七個字,給他的心靈很大震動,他是飽蘸著濃烈的感情寫下這七個大字的。
碑西側刻著孫中山在軍校開學典禮上對師生的訓詞:「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咨爾多士,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貫徹始終。」是戴季陶的手跡。
碑後面刻有篆體總理像贊:「先生之道,天下為公; 先生之志,世界大同; 三民建國,允執闕中; 況在吾校,化被春風; 江流不廢,終古朝宗。」
現在的八卦山腳下留下了何遂建碑的介紹,作為今天遊覽者的指引。 而建碑時何遂撰寫的碑文是刻在孫總理紀念碑正面的碑座上的。
碑文全文:
「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之創立,肇始於中華民國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先生蒞臨訓詞,以『親愛精誠』相激發,圜座觀聽者罔不承謦欬而奮氣節。蓋先生鑒數十年革命未能成功者,由於無純正革命軍之實力; 深知救國救民,非有真能為主義而奮鬥之人傑,不足完改革而巨集建設。乃創軍校,選軍人,定軍學,搜軍實,學術兼修,有典有則,使知能捐生死者,必先化其氣質。於是校長蔣中正,用編黨軍。 校長躬自督率,先平東江之陳孽,繼靖楊劉之鬼蜮,既奏凱以東旋,複誓師而北伐。 不數月,奠定長江,不兩載,統一全國。若夫以一敵百,為革命史獨造之戛戛,曠古今中外無有其匹,何一非先生精神所凝結,詎意昊天不吊,竟棄吾黨而永訣。 回憶瀕行告別之訓言,莫追音塵而淒咽。竊以先生手創民國,艱貞卓絕,黨建黨治具在方略,行易知難,詳諸學說。 先生言之不憚,唇焦舌敝,吾黨承之,莫不涕零心折。論者謂北境會盟,南訛平秩,鹹推開濟於黨軍,實則榮源乎百粵。顧以訓政、憲政之大,猷端資夫良弼,而吾黨所寤寐求者,繼述遺言於貫澈,庶幾先生積四十年之精力,可無遺憾於毫髮。今茲校生六期業畢,追維吾校之肇祖,不能自已於陳述。節南山之具,瞻屹豐碑,而展謁將以詔示來者。 俾知先生之遺澤與吾校之榮光,並垂無垠於坱圠。中華民國十七年十二月代理校務何遂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