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從「革命空間」到「空間革命」—國軍碑墓的價值與啟示

2024-07-14 07:10

? 人氣

百年前黃埔先輩甚至是辛亥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蔣渭水、鄒洪等仁人志士的奮鬥理想─永保民主自由延續不絕。(取自陸軍官校臉書)

百年前黃埔先輩甚至是辛亥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及蔣渭水、鄒洪等仁人志士的奮鬥理想─永保民主自由延續不絕。(取自陸軍官校臉書)

以拆除碑墓來建構全新歷史敘事,是一種急進的政治空間改造,反映的其實是社會政治環境的一元化、高度的權力集中化。中國大陸的文革就是這種社會形態的寫照。在這種社會形態中,受衝擊的不僅是「被革命者」,某種條件下,建構這種形態的「革命者」自己,也會為急進洪流所吞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日抗戰勝利後,國軍與中共隨即在中國東北爆發軍事衝突,早期著名的戰役爆發在吉林省的四平,中共的東北民主聯軍指揮官為林彪。1953年6月,為紀念國共四平戰役六週年,官方在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建造烈士紀念塔。碑身正面為曾任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題刻的「為解放人民而奮鬥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西面是曾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陶鑄題刻「成人有志花應碧,殺敵留紅土亦香」;南面是曾任中共東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高崗題刻「日月同光,山河並壽,人民戰士永垂不朽」;北面是曾任中共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林楓題刻「中華人民優秀兒女萬古千秋」。紀念塔前牌坊匾額及楹聯由曾任中共遼北省政府主席的閻寶航所題,匾額內容為「四平市烈士紀念塔」,兩側楹聯為「革命業績垂千古,烈士光輝照山河」。

但革命成功後的紅色中國,「四平市烈士紀念塔」上的題刻幾乎全數被鑿毀。1954年,高崗因為「高饒反黨集團案」被打成反黨分子,最終自殺身亡,題刻被鑿毀。1966年7月,林楓被打成三反分子、走資派,被關入秦城監獄,題詞被鑿毀;1966年9月,閻寶航被打成特務、三反分子,病死在獄中,其題名被鑿毀;1967年1月,陶鑄被打成「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和走資派,題刻被鑿毀。1971年9月13日,作為副統帥、毛澤東接班人的林彪出逃而空難於蒙古國,題刻被毀。因此,如今的四平烈士紀念塔,碑身正面文字是後來填補的,為毛澤東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共產革命記錄自身歷史的紀念碑尚且如此命運,則國軍碑墓之境遇可想而知。黃埔建軍之後的國軍東征與北伐,帶來的是影響深遠的社會革命;而國軍抗俄與對日抗戰則是民族革命。國軍在中國大陸的碑墓,便是這兩種革命外化於公共生活的「革命空間」。1949年的大變局,是另一批革命者的祭壇登場,則舊的革命空間祭壇就必定被拆除、消失。國軍撤至臺灣之後,中國大陸遭受破壞的國軍歷史遺蹟絕不僅僅局限在抗戰建築中。東征、北伐、抗俄、剿共的歷史實物亦是大量消失。其中,東征、北伐這兩大歷史事件,與黃埔建軍更是具有直接關聯。也就是說,舉凡涉及到中華民國政府、國民革命軍的歷史圖騰,多會難逃拆除或改名之命運,而與紀念碑相關的大多數國軍歷史人物在中國大陸後來的命運更是坎坷曲折。這種曲折坎坷是歷史真實,是共產革命替代國民革命的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