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中國民眾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對個人前景的悲觀情緒增強。一項中美聯合分析調查顯示,過去人們經常將社會不平等歸因於個人努力或能力不足,但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現在歸咎於「不公平的經濟體系」。
「問題是,人們真正會指責誰呢?」馬格努斯問道,「而下一步則是,這個體系對我不公平,我無法突破。我無法改變我的處境。」
缺乏出路
在擁有健康媒體生態的國家裡,如果你覺得自己被不公平解僱,或被當地政府支持的貪腐建築商拆毀房屋,你可能會向記者求助,讓他們聽到你的故事。但在中國,這種情況很少會發生,因為媒體受控於共產黨,且不太可能報導有損各級政府形象的新聞。
此外,法院——由黨管理同時為黨服務——運作緩慢且效率低下。社群媒體上有很多估計珠海襲擊者動機的說法:他無法在法庭上達成他認為公平的離婚協議。
專家指出,其他發泄不滿的渠道也在縮小或完全關閉。
多倫多大學政治學教授王慧玲(Lynette Ong)研究中國政府如何應對民眾的反抗,她表示中國人常在網路上表達不滿。
「(他們)會在網上罵政府⋯⋯只是為了發洩憤怒。或者他們可能會組織一場小型抗議活動,如果規模較小,警方通常會允許,」她解釋道。「但這種異議,小小的異議,在過去幾年裡已經被封鎖了。」
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加強網路審查,封鎖被視為爭議或批評的言論;打壓揶揄官方的萬聖節服裝;還有,當河南省民眾因銀行凍結賬戶而抗議時,便衣人員似乎在地方官員指揮下毆打示威者。
此外,對人們情感和心理反應的應對同樣十分不足。專家指出,中國的輔導服務極其匱乏,這使得那些在現代中國社會中感到孤立、孤獨和抑鬱的人無法找到出口。
「輔導可以幫助增強情緒韌性。」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郭黎玉晶(Sylvia Kwok)表示,中國需要加大精神健康服務,尤其是針對那些經歷過創傷或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高風險群體。
「人們需要找到不同的策略或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他們的情緒⋯⋯減少他們在強烈的情緒壓力時做出暴力反應的可能性。」
綜合起來,這些因素顯示中國社會的蓋子正在捂緊,造成了一個壓力鍋般的局面。
「並不是很多人在大規模謀殺。但緊張情緒似乎在加劇,而且目前看來,這些情緒不太可能得到抒解。」馬格努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