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星光閃耀到黯然退場─杜魯道崩塌背後的台灣啟示

2025-01-09 06:10

? 人氣

杜魯道的離場既是個人政治生涯的結束,也揭示了民主政治中的殘酷真相:選民的信任是一切執政基礎,而信任的流失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美聯社)

杜魯道的離場既是個人政治生涯的結束,也揭示了民主政治中的殘酷真相:選民的信任是一切執政基礎,而信任的流失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美聯社)

曾被視為加拿大政壇新星的杜魯道(Justin Trudeau),近日宣布計劃辭去總理及自由黨黨魁職務,這一消息震驚國際社會。自2015年以來,他以年輕、有活力的形象為加拿大政壇注入新氣象,推動了多項進步主義改革,贏得國內外讚譽。然而近年來,通膨飆升、內政政策失靈,以及黨內外壓力,最終將這位昔日的政治金童逼上了神壇的出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杜魯道的辭職計畫被認為是為自由黨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挽回頹勢。據最新民調,自由黨的支持率僅為16%,遠低於保守黨的45%。面對如此低迷的支持率,杜魯道坦言,他不再是黨內實現選舉勝利的最佳人選。此舉顯示,他選擇為整體利益犧牲個人政治生涯,這在現代政治中不失為一種罕見的政治責任感。

內憂外患交織:杜魯道衰落的多重原因

杜魯道衰落的主要原因可以從內政與外交兩方面探討。在內政方面,通膨問題成為其最大的罩門,生活成本上升令民眾怨聲載道,住房價格飆升和食品價格暴漲使許多加拿大人感到生活壓力倍增。一些民眾甚至直言,杜魯道政府的政策無法解決實質問題,他的下台是不可避免的。

在外交方面,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也是一大挑戰。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上任,他對加拿大施加的關稅壓力以及挑釁性言論,進一步削弱了杜魯道政府的外交優勢。川普甚至公開聲稱,加拿大可以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此類言論對杜魯道的領導威信形成強烈衝擊。儘管白宮發言人對杜魯道給予高度評價,但這無法掩蓋加拿大在國際關係中日益被邊緣化的現實。  

此外,杜魯道政府內部也出現裂痕。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因與杜魯道在應對美國政策上的分歧而辭職,進一步削弱了自由黨的內部穩定性。

台灣應如何借鏡?

杜魯道的衰落為台灣提供了多層面的啟示。

1. 穩定民生為執政核心

民生問題是現代政治中最難以回避的挑戰。杜魯道因未能有效應對通膨而失去選民信任,這警示台灣政府,民生議題始終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石。台灣面臨房價高漲、少子化與社會福利分配等結構性問題,必須採取長遠規劃,避免短期政策導致信任危機。

2. 黨內團結與領袖魅力需平衡

杜魯道辭職的一大原因是自由黨內的分裂與壓力。對於台灣政黨而言,內部團結是選舉勝利的必要條件,但個人魅力也不應凌駕於政策務實性之上。領袖必須具備溝通能力,在內部分歧中尋求共識,才能凝聚力量應對外部挑戰。

3. 靈活應對國際局勢

加拿大與美國的經濟聯繫使杜魯道面臨巨大壓力,而他未能在中美博弈中找到穩妥的位置。對台灣而言,處於中美競爭的前線,靈活的外交策略至關重要,台灣必須強化經濟韌性,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同時在國際舞台上尋求更多盟友支持。

4. 預見性領導與長期視野

杜魯道的領導風格在早期頗受好評,但後期顯得缺乏長遠規劃,尤其在應對通膨和經濟轉型方面,未能展現出強有力的治理能力。台灣需要具備預見性,對未來挑戰提前部署,以避免政策的被動性。

政治榮耀的另一面

杜魯道的離場既是個人政治生涯的結束,也揭示了民主政治中的殘酷真相:選民的信任是一切執政基礎,而信任的流失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對台灣而言,杜魯道的衰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鏡子:在面對內外挑戰時,政府需要以民生為核心,平衡內部政治利益,並靈活應對國際變局,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步上同樣的後塵。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