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姆直言,自己是帶著虛心來到台灣,凡事和團隊成員請教,抱持著一同成長的心態。莎姆回憶進到Google的第一件事,就是開給成員們一份名為「Working with Sam」的操作手冊。莎姆在文件內容裡大方展現自己的弱點和強項,清楚告訴團隊成員溝通界線,像是掌握回報問題的討論態度,和可討論公事的時段有哪些。莎姆一開始就開誠布公,希望盡力讓每個成員清楚知道如何一起完成任務。「有這份使用守則蠻不錯的,這樣大家也不用彼此打無聲的暗號,」莎姆認為前期減少磨合,快速進入軌道,是跟團隊成員建立互信和默契的關鍵。
「因為有這段黃金時期,我才可以很快學習,同事們也都很樂意教我、讓我學習。」莎姆多次在訪談中強調,台灣Google硬體團隊每個人都有獨特經驗,她的收穫是每個人都可以為彼此加值(add value),這不是單靠某個人的能耐來打造的成果。
莎姆憑藉著進入團隊之前做的背景調查,認識團隊文化和自己被賦予的角色定位和公司期待,設想接下來的團隊目標,也藉此幫自己打氣。「我覺得我可以幫他們連線、跟國際團隊擴大合作,我想發揮1+1=3的效果!」莎姆回想過往運營國際團隊的經驗,她自認對擴大規模、容納多元意見等溝通軟實力很有信心;盤點自己的能力和目標後,莎姆漸漸放下原本的不安,對於新團隊的合作越來越期待。「我來台灣是帶有mission(使命)在的,就不覺得有什麼好怕,我不是來跟他們競爭,我是來跟他們1+1=3的,」莎姆又一次說道。
莎姆也跟我們分享剛入行時,受到客戶鼓勵因而強化自信的故事。當時,莎姆負責與台灣、日本客戶溝通產品設計。那還是科技業員工性別比例懸殊的年代,日本客戶壓根不信任女員工能力,時常拒絕她、甚至要求更換溝通窗口,讓莎姆一度萌生辭職念頭。台灣客戶的氛圍卻很不同,許多公司看到女性代表,給了莎姆很多鼓勵,最終支持她繼續走下去。「來台灣接受這個工作時,我意識到這可能是退休前最後一份工作,因此我算是帶著回饋的心,真的想要帶好台灣團隊。」
「請你找出明天期待去上班的理由」
生成式AI加入科技業戰局以後,許多人憂慮職場將面對更多變動,甚至是失業打擊。莎姆卻不如是想。她強調,擁有許多機會的社會新鮮人,堪稱十分幸運的一代人,因為他們活在比過往更豐足、資訊更暢通的年代,使他們足以選擇心之所向,而非只為錢工作。然而擁有這份幸運,新鮮人找到工作的動機(motivation)所在,更是至關重要。
「很多人說,工作和生活之間要平衡,甚至工作是其次等等。我覺得,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驅使他工作的動力,」莎姆提出了一連串靈魂拷問:「為什麼在工作時會特別投入?什麼情況下,你會很想明天早上起來,期待去上班的理由是什麼?」她觀察,現代人在資源豐富、有經濟支撐,可以不用工作的現況下,容易找不到工作的理由,也很容易因此感到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