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監測對岸污染排放 環境部將與太空中心合作發射衛星

2025-01-15 10:17

? 人氣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會議上說明與環境部合作監測空汙的政策(圖/國科會供)。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會議上說明與環境部合作監測空汙的政策(圖/國科會供)。

每到冬季就迎來台灣的空汙季,東北季風伴隨從中國和東南亞等各國吹來的霧霾,讓冬天的空氣一片霧濛濛,今(1/14)日在國科會委員會議會後報告上,太空中心公佈了與環境部、美國太空總署(NASA)等單位合作的「低軌衛星監測空汙」最新進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說明,該單位和環境部正在合作一項環境監測衛星的專案,使用低軌衛星進行區域性空汙的精準監測,從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占比98%,也可監測如PM10、PM2.5微粒、臭氧等空氣汙染成分。預估專案從2026年至2031年執行,3年內將有第一顆衛星的發射,5年將投入約新台幣61億元的預算。

環境部監測資訊司司長謝炳輝解釋,使用低軌衛星,從太空來觀測空氣品質變化,可助於掌握對岸的汙染排放,能夠做到即時因應變化。而環境部和美國太空總署(NASA)、海洋大氣總署(NOA)和美國環境部等單位,長期合作於監測中國跟東南亞國家的空氣品質變化。

 

環境部表示,5年內PM2.5濃度已降低21%,顯見空汙治理成效。截自環境部簡報-20250114.png
環境部表示,5年內PM2.5濃度已降低21%,顯見空汙治理成效。圖截自環境部簡報。

早在2023年,環境部已經針對國內廠商偷排廢氣,使用低軌衛星、空拍機等方式進行科技執法;過去也曾使用飛機執行高屏地區的3D空氣品質監控實驗。謝炳輝表示,經過環境部近年努力管控國內空汙排放,光是PM2.5濃度,從105年時年平均20 µg/m3下降至近3年約為13 µg/m3,可見國內空氣汙染逐漸改善。接下來,環境部的空汙改善政策從國內治理,衍生到即時監控國際空氣品質變化,盼掌握鄰國汙染排放數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