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中國─到底去還是不去:《父親,福斯汽車與中國》選摘(1)

2025-01-22 05:10

? 人氣

1978年4月中國考察團在狼堡一座廠房參觀。中間是李文波,右邊是新聞部的威爾・沃爾夫以及農工機械部部長楊鏗,最左邊是整車研發處負責人沃夫岡・林克。(麥田出版提供)

1978年4月中國考察團在狼堡一座廠房參觀。中間是李文波,右邊是新聞部的威爾・沃爾夫以及農工機械部部長楊鏗,最左邊是整車研發處負責人沃夫岡・林克。(麥田出版提供)

1979年5月,中國又派出一個6人代表團訪問德國狼堡(又譯沃爾夫斯基堡),這次沒有部長隨行。福斯官方的認知是,這還不是談判,雙方只是在做試探性接觸。在會談期間,福斯汽車財務部一位代表找上我父親:「李先生,您能不能問一下這些客人,他們是否知道造一座年產15萬輛汽車的工廠要花多少錢?」他說自己研究過中國的經濟數據,就算一個普通中國人一輩子不吃不喝,也還是買不起一輛車。他懷疑中國是否真的有足夠的資金蓋這座工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完全合理。但我父親還是婉拒了,他說他不會翻譯這個問題。「您期待得到什麼答案呢?」他問這位財務專家。「如果我們的客人說:中國沒錢。那我們是不是就要結束會談?如果他回答說:有錢。那您是不是要要求財務證明?這樣的問題在此刻對我們沒有幫助,反而只會讓建立關係更困難。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會面,我們應該先互相認識。」

我父親當時已經了解到,跟中國的合作不會是狼堡過去熟悉的商業關係。如果福斯汽車能獲得汽車組裝廠的許可,那將是中國政府的一個政治決定。福斯汽車短期內確實不會獲得巨大利潤,這點我父親也承認,但是他向財務部的同事解釋,他的經驗告訴他,談判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客觀條件,還取決於雙方是否契合。接著我父親談起他1977年冬天回南京探親的經歷:「是的,那是個貧窮的國家,經濟完全走到谷底。但我感覺得到,那裡有一種即將起飛的氣氛。」

會談進展順利。經過3天的相互試探,雙方簽署了一份意向書。雙方同意在上海建立一座組裝工廠,初期年產3萬輛轎車。所有零件都將從德國進口。因為當時中國的汽車零件供應產業還太原始。為了進一步規畫這個計畫,雙方將成立工作小組來處理細節。我父親簡直不敢相信。福斯汽車真的要進軍中國了!

不過到了第2年,計畫突然又面臨喊停的危險。1980年11月19日,海外投資部門主管和品質管制總部主管請我父親草擬一封致中國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饒斌的信。信中要以盡可能禮貌與友善的方式,告知福斯汽車將退出與中國的合作。

我父親感到驚訝。難道福斯汽車真的如此沒有耐心?他認為中止談判是個重大錯誤。因為他了解中國人的心態:一旦中國領導層決定要合作,這就成為最高優先事項。福斯如果拒絕合作,在中方看來,將造成一個重大的面子問題。父親擔心,如果這次談判失敗,在可預見的將來就不會有新的機會。但是這兩位部門主管以福斯汽車的成本壓力、中國人的低購買力、市場的不確定性為由,表達反對立場。他們都是剛成立的中國工作小組成員,1979年曾兩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他們的單位是直接隸屬董事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