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總預算密集協商,網路湧現預算「一日球迷」,曬出修正動議提案單,高喊民主危機國家滅亡。然而,這個階段外界看到的所有提案單,都是行政部門或執政黨精選洩漏。拿著內閣對抗國會的偏頗資訊高喊亡國,頗為滑稽。
修正提案逾三千張,無論網路上再多提案單,都是行政部門對外求救的極少數,也是賴清德堅持對抗下,立委必然的反制。照立法程序,修正動議不是事前公開資訊,有些連事後都不會揭露。何況,密集協商階段,政府機關與立委辦公室,均會據院長協商指示溝通修改。網路上傳的如火如荼的提案單,搞不好正在撤案。提案單是用來「開價」的技術文件,是國會相較於行政部門金魚缸式的運作,才讓不知者以為這很關鍵。過度延伸只是少見多怪。
這個立法技術,又牽涉到藐視國會民間團體一直主張,永無休止的討論。討論出民進黨支持者心儀結論,才算民主。究其實,議事規則的功能,是保障所有出席者武器平等。合規下最後一秒鐘遞案,天經地義。公司組織充滿爾虞我詐經營權鬥爭,任何合規議事攻防都合法,就是對股東的尊重。同樣道理放在國會上,如果修法律審預算,要留給這些自居第114席、第4個黨團的後座駕駛民團,細細參閱審視過,才算是有討論、有民主,那豈不讓這些護航當道的民團,成了無冕王?何以追求民主竟淪落成追求特權?
台灣的社會文化活潑,因此很難讓人意識,我們的憲政主義發展,其實不如先進民主國家17、18世紀的水準。國會資訊職權的概念,從釋325發軔,走了三十多年,竟走到人民官員不用出席、可以說謊的死胡同。國會若不再努力爭取,力爭憲政舞台上天秤稍微轉向,台灣就真的要走向憲政泰國化,非民選部門竊占民主的危機中了。
綜觀近代歷史,有意義的國會、政府間制衡互動,經常都是要流血的。透過審議預算真正重掌權力,是我國立法院媲美英國光榮革命、法國三級會議後的大革命、瑞典國會從國王手上搶到監察使…等的關鍵歷史進程。在美國,至少要付出聯邦政府停擺的代價,此刻台灣不用流血,只是部分政府單位功能受影響,就能達到此里程碑。預算一日球迷的諸看官,應該祝福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更上一層樓才是。
*作者任職於NGO、專欄作家。曾任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