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僑委會對泰北華校協助的另一種思考

2025-01-25 05:40

? 人氣

簡體字教材(作者提供)

簡體字教材(作者提供)

由於近十年來陸續到泰北山區華校教學,觀察到對岸在清邁設有領事館後,在華語教學的輸出是有計畫的執行和落實,當然內容是指指漢拚和簡體字,比如,對岸領事館和學校簽訂合作條約,派遣師資前往教學。其次,提供財力物力的資源,更新學校的設備,光漢語能力檢測在清邁最少有十處。再來,培訓當地師資的教學能力和華校的行政效能。最重要一點,在泰北當地建立完整的海外華人升學體系,提供獎助學金到對岸國內大學就讀,畢業後返鄉進入華校作為管理幹部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說實在話,這在泰國也無須大驚小怪,泰國官方所承認和使用的中文就是簡體字,更何況對岸在泰國有大量交通和土木的投資,甚至泰國某些大學都有設立孔子學院,負責華語教授的工作。對岸夾著經濟和政治上的優勢,把華語教學作為軟實力的輸出,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美斯樂蔣家寨華興小學-已放棄繁體字改用簡體字進行教學(作者提供)
美斯樂蔣家寨華興小學-已放棄繁體字改用簡體字進行教學(作者提供)

相對而言,依據我國僑委會僑民學校教材供應及經費補助申請須知,還有僑務委員會補助僑民學校自聘教師經費要點,加上教育部和國合會的人力協助等管道,泰國清萊地區接受我國僑委會輔助以繁體字教學位主的華校,就要進一步思考學校教學的目標與定位。否則在泰國學習華語以繁體字和注音符號入門,坦白說根本和現實環境差異太大,因為在使用的人數和場合空間很小,近年來有些華校改變策略,小學部繁體字而中學部簡體字,以貼近泰國社會的需求,更大的現實再接受兩邊的補助。

從大環境而言,根據拼音和使用的文字,在泰北教授華語有兩個系統——繁體字和簡體字,使用簡體字進行教學的學校逐漸增加,這有外在環境的配合進而造成需求,潮流擋也擋不住,即使在清萊山區中美斯樂地區是最多華人居住的地方,蔣家寨華興小學最近也放棄繁體字改用簡體字進行教學,就算以前很多台灣的相關團體到該校進行服務,例如,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的史懷哲團隊。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的史懷哲團隊到過美斯樂蔣家寨華興小學(作者提供)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的史懷哲團隊到過美斯樂蔣家寨華興小學(作者提供)

誠如上述所描述的現實環境,那以繁體字教學為主的華校就更要思考存在的價值,否則我國僑委會花費再多的經費和人力,南向計畫在暑期核准更多的大專院校團體前往該地,美其名要提升當地華校學生華語文的能力,事實上不僅沒有,反而經費和人力付之東流。

這裡個人提供幾點多年的觀察,作為僑委會輔助華校時的參考。

第一,從兩岸的體制和發展,我國的民主、開放和社會扶助的觀念都比對岸進步,光醫療系統的程度對岸大部分人民無法想像。因此在輔助當地華校時,不光僅在華校運作上打轉,如發放教材或贈送課桌椅等,而是要能建立當地華校學生到我國的升學管道,還有升學人數要能提升,特別在高等教的部分。

當地的華校學生學習繁體字後,如果有機會到台灣求學,他才能了解和觀察到華人世界不同的一面,有民主開放的制度,有社會醫療照護的體制等,而非光在宣導政治體制上的優越,這樣才能分別出不同社會體制對人民的影響,而這是在高等教育上特別能夠著力的部分。對岸把很多資源放在高等教育對當地學生招生的原因也在此,背後就是文化軟實力的輸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