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8年,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MSF)又再度來台舉辦攝影展「醫靠 無界」,12日在台北誠品敦南店舉行開幕剪綵儀式。會中,無國界醫生香港總幹事卡磊明表示:「無國界醫生將拓展亞洲據點,未來將在台北設立代表處。」
目前無國界醫生在亞洲地區共設有4個辦事處,包括香港、印度、南韓及日本。香港辦事處主席劉鎮鯤其實是台灣人,他說:「雖然我在參與救援任務時不想以台灣人的身分,而是以國際人的身分工作,但聽到台北將要設立代表處的消息還是讓我很興奮。」
台灣醫師熱忱參與
儘管無國界醫生成立40多年以來,僅有7名台灣籍人士參與前線任務,但在官方透露可能成立台北代表處的消息後,許多人紛紛詢問工作人員申請流程。除了一般民眾,中華搜救隊、衛生福利部國際合作組以及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官員也到場表達支持。
今年的攝影展圍繞無國界醫生的三個主要工作範疇:天災、武裝衝突和疾疫,並以時間軸的方式,介紹該組織成立40多年來所參與的前線救援任務。展場中亦展出模擬前線環境的醫療設施,以及對抗伊波拉病毒專用的個人防護衣,讓民眾身歷其境,感受前線救援的艱辛。
天災、戰亂和瘟疫 都需要MSF
劉鎮鯤醫師也在會中分享個人心得,他表示,「無國界醫生憲章的內容,已經從文字變成我的生活方式了,每天我都在當地落實每位病患的平等人權。」
為期10天的展覽中,將會有紀錄片放映會與前線救援人員親臨現場分享經驗,無國界醫生盼望藉此讓台灣民眾更加了解救援現場的情況。
不少醫學系學生12日前來觀展。今年9月將就讀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的學生宋佳諺表示,在準備醫學系申請文件時,認識了無國界醫生,這讓他想起自己報考醫學系的初衷,未來也希望能成為組織的成員。
奈及利亞、孟加拉、柬埔寨、黎巴嫩
無國界醫生成立於1971年,當年發生了奈及利亞內戰與孟加拉洪災,使一群新聞記者及醫師決定成立一個獨立於任何政府和軍方的人道組織,專門且即時地提供緊急醫療協助。
1975年,大批柬埔寨人民為了逃離赤柬的暴政,逃至鄰國泰國尋求庇護,而這也是無國界醫師首次大規模援助難民,給予醫療照顧。而1976年無國界醫生深入黎巴嫩內戰戰區,給予交戰雙方傷者同等的醫療照顧,從此建立了他們中立和前線救援的形象。
戰亂國當局不買單 翻山越嶺前進
並非所有行動都如此順利,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當地民眾急需醫療救援,不過當地政府不給予許可,因此無國界醫生的醫療團隊便騎著騾子,秘密穿越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花了好幾個星期才終於抵達物資缺乏的偏遠地區,過程極為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