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預算大刀砍下,背後的政治角力

2025-01-25 05:30

? 人氣

中央政府114年度總預算案在漏夜馬拉松式表決下於21日完成三讀,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不滿。(蔡親傑攝)

中央政府114年度總預算案在漏夜馬拉松式表決下於21日完成三讀,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不滿。(蔡親傑攝)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刪減金額高達2075億元,較113年度的300億元暴增近7倍,這一空前的刪減幅度令人震驚。若與110年度的246億元相比,更能突顯這次刪減的異常規模。如此驚人的調整幅度,無疑成為社會與政界廣泛討論的焦點,也揭示了背後可能存在的政治角力。

這次大幅刪減對施政層面帶來的潛在影響不容小覷。重大建設計畫可能因資金短缺被迫延宕,各部會的正常運作亦可能面臨壓力,進一步波及民生服務的品質,影響全民福祉。刪減預算的政治意涵也值得關注。一方面,這或許是立法院展現權力制衡的極端表現,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出行政與立法機關關係的進一步緊張,甚至讓人質疑此舉是否帶有強烈的政治動機。如此大幅的刪減是否合理,是否淪為政治操作的工具,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議題。

從治理效能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刪減恐對政府施政產生多重影響。行政機關的施政計畫可能因預算不足而被迫調整,公共服務的品質也可能因此降低,最終影響國家發展進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這樣的刪減是否會損及國家治理的穩定性,甚至使國家長期目標難以達成。從民主制度的運作來看,這次預算審議是否充分展現理性溝通,還是更多淪為政治角力的工具,也值得引發社會對現行預算審議制度的反思。如何在民主體制下確保討論的專業性與理性空間,避免審議過程被過度政治化,是當前急需面對的課題。

預算審議在民主政治中應當是政府與立法機關協商溝通的重要機制,而非對抗或政治角力的工具。當刪減幅度遠超過往年的常態,不僅對政府運作與公共服務帶來實質影響,更可能危及國家整體發展進程。如何在未來的預算審議中兼顧理性、專業與透明,已成為當前社會各界必須共同深思的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為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師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