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最夯的話題是宏達電的落難,有人丟石頭、落阱下石,有人鼓勵送暖。宏達電花了十多年、幾度起伏後登峰,但從頂峰到落難只花4年不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小米創辦人雷軍曾以「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來比喻創業成功;宏達電差可比擬。1997年成立後,宏達電初期是以代工作PDA著名,後來在智慧手機才初萌苗時就跨入,2006年4月股價就破千元成為股王,6月走上自創品牌之路。之後因競爭激烈、業績下滑,股價也跟著跌,但宏達電的技術力,讓其成為最早作出微軟、安卓系統智慧手機的廠商。
隨後乘著安卓智慧手機的大成長,宏達電藉著這股「強風」飛上天,2011年第3季搶下近1/4美國市場,全球市占11%,成為排名第4的智慧手機大廠。就是這1年4月底,股價飆上1300元,市值超過1兆台幣─接著就是一連串滑落、崩壞的過程,一直到今天。
回頭檢討落敗原因,大概可以較容易看清楚。宏達電雖然算是先發者,的確也有能力作出相當不錯的手機,但卻無法精進、更上一層樓;周圍用過HTC者非常多,幾乎都有不少批評與怨言,它固然無法打造出蘋果那種接近完美的「使用者經驗」,即使與後發者三星比,也遜色不少。國際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就曾指宏達電產品設計雖好,但少了頂尖技術與創新。競爭者少時,這不成為致命傷,當智慧手機成為紅海時,產品本質的優劣就會分出勝負。
此外,產品策略錯誤也是重要原因。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一直執迷於打造高端手機,只看重高端市場,市場則選攻歐美而棄中國等新興市場不顧。但問題是從產品品質、行銷手法、產品形象、建構的生態系,HTC都「沒那個屁股」坐穩高端市場。相較之下,三星就較有自知之明,是從入門、中階到高端的手機一應俱全,全包了。
多年前,智慧手機市場才要爆發前,不少親友想弄支智慧手機「嘗鮮」,蘋果太貴免提,首選是HTC,結果發現HTC只有2萬元以上的高端機種可買,最後全部去買了三星那種「1萬有找」的入門機嘗鮮。宏達電「看上不看下」,與其說是產品策略,不如說是「虛榮」吧。
周永明不斷強調產品的毛利(即搶占高端市場)的重要,但在智慧手機在開發中國家大爆發,中低階手機需求必然大增時,顯然未能嗅到及掌握住這股商機,待宏達電知覺搶進時,中國高性價比的低價智慧手機,已占滿市場了,宏達電在中國市場是完全的失敗。如果宏達電能及早進入中國等新興市場,結果是否會不一樣呢?
此外,當宏達電從風口飛上天後,管理能力無法相應增長,造成後面一連串的事件與傷害。例如對供應鏈掌握不佳,導致與國外電信大廠簽約後無法供應充足貨源,最後丟掉客戶;幾次新機推出後或有瑕疵、問題,或是在本地使用舊零件而飽受批評,宏達電的處理手法不佳,引發更大反彈。而內部主管變動頻繁、心腹高幹吃裡趴外,都顯示這家公司從日常、最基本的管理上就出了問題,衰敗似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