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14日興奮宣布,休眠7個月的彗星登陸器「菲萊號」(Philae)醒過來了,而且透過母船「羅塞塔號」(Rosetta)與地球恢復聯絡!可望繼續在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67P/Churyumov-Gerasimenko,簡稱67P)上,為人類進行史無前例的探測任務。
菲萊號的最新訊息長度約85秒,包含約300個資料包,由ESA位於德國的達母斯塔特(Darmstadt)的任務中心接收,由德國航太中心(DLR)的團隊負責分析。ESA原本擔心菲萊號會一睡不醒,現在則是喜出望外。
羅塞塔號與菲萊號自2004年3月2日發射升空至今,已經旅行69億公里。目前羅塞塔號繼續環繞彗星67P飛行,科學家正在調整它的軌道,加強它與菲萊號的連結。未來菲萊號將研究67P的密度與內部結構,並嘗試在它的地表上鑽孔25公分深,分析其冰層成分。
67P目前距離地球3億500萬公里,距離太陽2億1500萬公里,以每秒31.24公里的高速奔向太陽,預計8月13日到達近日點(perihelion),之後再飛向深邃無垠的太空。科學家希望屆時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已充滿電力,讓它至少能夠運作到今年10月。目前菲萊號每天大約能接受3小時的日照,比原先估計的1.3小時要長不少。
菲萊號在2014年11月12日完成壯舉,從羅塞塔號出發,成功降落在彗星67P的地表,展開研究探測任務,協助人類深入瞭解彗星,解析太陽系的形成過程,探索地球生命可能的起源。
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相比,菲萊號算是「小個子」,重量僅約100公斤、大小有如洗衣機。菲萊號斷訊之前,已在67P的地表上發現有機分子(organic molecules),那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歷來許多學者主張,地球生命的原始成分就是來自彗星的水與有機分子。
菲萊號登陸之後,先是不眠不休埋頭苦幹約60個小時,幾乎耗盡電力,然後在去年11月15日進入休眠狀態,讓太陽能電池板蓄積電力。菲萊號在休眠之前,其記憶裝置還有大約8000個包尚未傳送,科學家希望下次與它的母船羅塞塔號通訊時,就能接收到這些珍貴的資料。
由於菲萊號降落在67P一處懸崖旁邊,導致部分機身被陰影籠罩,太陽能電池板無法充分充電。當時ESA科學家希望隨著67P越來越靠近地球與太陽,菲萊號的太陽能電池板能夠在2015年春天重見天日,每天至少供應1個小時的電力,讓菲萊號醒過來繼續幹活,而菲萊號果然也沒有讓人類失望。
67P是在1969年9月11日,由兩位蘇聯科學家楚留莫夫與格拉希門克共同發現,它的輪廓有如兒童戲水玩的橡皮鴨,面寬約4公里,質量約100億噸,表面溫度在攝氏零下93度至43度之間。67P軌道周期6.45年,下一次將於2015年8月13日到達近日點。
ESA研究彗星的羅塞塔計劃發想於1993年,但是11年後的2004年3月才發射升空,計劃耗資約13億歐元(新台幣520億元)。「羅塞塔」來自18世紀末在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出土、以象形文字記載古埃及文明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菲萊」則是尼羅河中的一座島嶼,曾經有多座古埃及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