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應該馬上做的,除了降低對中國的曝險外,重點要放在幫助對中國出口主要產業的中小企業,包括提供融資、協助回台或第三地生產、幫忙開發新市場等。
美國最早於7 月6 日、8 月23 日對來自中國340 億美元、160 億美元商品課以25%關稅,鎖定機械人、工業機械、飛機零件、電子和汽車零件等。中國也還以顏色,對同等金額的美國黃豆、玉米、重型機車、和汽車等課以25%關稅。
500 億美元的小菜上完,現在開始上主菜。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出手,在美國時間9 月17 日宣布對中國進口2,000 億美元商品課10%關稅,從9 月24 日開始生效,明年元月1 日關稅將調高到25%,並警告中國如果採取報復措施,將對剩下約2,67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稅。中國也不甘示弱(在筆者看來,其實已經示弱了),對美國600 億美元進口商品課以5%到10%關稅,也因為中國有報復行為,剩下的2,670 億美元也會課關稅。
但這只是開始,還沒有結束,萬一歐盟和日本跟美國聯手,也對中國商品課關稅,中國該怎麼辦?貿易戰的根源,有的說起因十年前的金融海嘯,有的說其實30 年前川普接受歐普拉(Oprah)專題訪問時就強力抨擊美日貿易問題,歐普拉還笑問川普是否準備選總統,川普回答如果要選就要選贏,為日後參選與現在的貿易戰埋下伏筆。因此最近20年,幾乎在所有美國總統競選時,都會拿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來當議題,但是當選後卻又淡化,川普則是唯一的例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誤判形勢的主因,中國誤以為又是déjà vu(既視感):business as usual,跟以往一樣,卻不知道川普和保守派早就準備好了。
美國先馳得點 聯合歐盟強制中國遵守規範
川普的目的是要公平貿易,不是免費貿易(Fair Trade, not Free Trade),所以美國希望中國推行改革,包括開放市場、公平競爭、停止補助、保護智慧財產權等。換句話說,就是遵守行之有年的國際規範。問題是,「中國並非不為,實是不能也!」市場機制只能存在於先進文明國家,因為法治和社會互信程度愈高,交易成本愈低。如果沒有法治,交易糾紛、訴訟如何解決?在威權體制的國家,特務密布,因為怕被打小報告,人與人之間互信基礎很低,特別是中國曾經歷文化大革命。而中國要由人治進化到法治談何容易,要求公開透明、公平競爭,撇開人事包袱、靠關係、走後門等陋習,談何容易?更有甚者,最近中共有人提出「消滅民營」,一旦落實,跟中國企業還會有公平競爭?還能算市場機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