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劉燕婷觀點:阿塞德走了依舊流血分裂,敘利亞的問題不是民主或獨裁

2025-03-18 07:00

? 人氣

首先是從雲端跌落谷底的阿拉維派。在伊朗與俄羅斯的共同支持下,代表阿拉維派的阿塞德政權苟延殘喘多年,卻還是毀於兩國的各自分身乏術:伊朗「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被這輪以巴衝突重創、俄羅斯則深陷烏克蘭戰場。而阿塞德政權的垮台,也意味阿拉維派苦難歲月的到來,遜尼派摩拳擦掌要為哈馬大屠殺復仇,過去受到阿塞德政權壓迫的各方,也都把氣出在阿拉維派身上,兩股脈絡共同交織,導致了針對阿拉維派的宗派仇殺,以及3月以來的「沿海安全行動」。各種場景情節似曾相識,宛如阿拉維派版的「哈馬大屠殺」,只是死傷規模小於當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一連串衝突也暴露兩個政治現實。第一,敘利亞臨時政府目前所能進行的國家建構也相當有限,沙拉本人或許沒有授意部下屠殺阿拉維派,卻也明顯控制不了基層士兵的各行其是;第二,大國介入的底色並未完全淡去,親阿塞德武裝在過程中還是與黎巴嫩真主黨有所聯繫,伊朗也公開批評敘利亞臨時政府的屠殺,德黑蘭顯然想要恢復在敘利亞的補給線與地理通道,維繫「抵抗軸心」的地緣能量,而阿拉維派就是最好代理人。

時至今日,臨時政府雖然宣布騷亂結束,親阿塞德武裝卻仍在敘利亞西部活動,沒有解除武裝、更沒有談判整合的跡象。當然,這些武裝看起來沒有顛覆政權的能量,但臨時政府軍似乎也沒有徹底清剿的能力。

再來是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庫德族武裝SDF。基本上內戰爆發以來,東北的庫德族武裝割據,就是美國介入的直接結果,土耳其也因此有了「切斷庫德族聯繫」這個入侵敘北的現實藉口。而美國的考量其實與伊朗類似:要培養自己的代理勢力,尤其是在準備撤出中東、轉向印太的戰略背景下;而庫德族苦阿塞德政權已久,如今能爭取形同獨立的自治地位,當然也樂於接受美國的橄欖枝。

這種離心傾向一直延續到了敘利亞變天。2024年12月阿塞德政權垮台後,SDF雖在美國調解下與親土耳其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也未公開反抗臨時政府軍,其基層士兵卻還是不斷與雙方爆發小規模衝突,SDF更明顯不願成為「敘利亞人」,所以並未參加最初整合反對派武裝的協議談判。現在之所以願與臨時政府簽署協議,當然還是出於美國的強烈要求,只是協議本身只有方向沒有細節,最終到底能讓庫德武裝與中央整合到什麼程度,恐怕就像臨時政府對阿拉維派的安全保障,都是結果說話的未知數。(相關報導:敘利亞兩大據點一夕消失:俄羅斯轉戰北非蘇丹,插旗紅海打造新海軍基地更多文章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庫德武裝經歷多年內戰淬鍊,提升的不只有戰鬥能力、還有自治傾向,如果臨時政府沒有祭出更強力施壓,光憑一紙協議、美國協調,就要庫德族解除武裝、重返阿塞德時代狀態,恐怕不太容易。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