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絕對要了解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鳥歌─關於愛與救贖的故事》選摘(1)

2025-03-26 05:10

? 人氣

凡爾登戰役(AP)

凡爾登戰役(AP)

閣樓有個快解體的紙箱,裡面有六百七十三頁的打字稿,是我從一九九二年六月十日開始寫、並於一九九三年一月九日清晨完稿的《鳥歌》。紙箱裡還有一小罐果醬瓶,標籤上印著「黑醋栗傳統果醬」,我在上頭寫下「低塹路的泥土,索姆省(Somme)博蒙阿梅勒市(Beaumont-Hamel)」。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果醬罐下方是一本硬皮藍色活頁筆記本,約A4大小,裡面是胡亂塗鴉的筆記,應該是我看了一本名叫《最後的七月》(The Last of July,暫譯)的書之後的心得。其中一頁寫了一些小角色的名字,包括「連長伍德維斯」。我後來把這個
名字劃掉,改寫「格雷」,我之後的作品也與這位角色的女兒有關。最後是一張圖表──記錄了困住史蒂芬與傑克的地道系統,我不僅記下了時間順序,最後還註記「修改〈第一部〉中傅門葉女兒們的年齡」。

回想起來,我還頗為驚訝。這本外界看似雄心勃勃的長篇小說,實際上我本人的事前準備竟然如此不充分;但也許在很久之前,我心底早已勾勒出故事情節了。動筆寫《鳥歌》時,我已經三十九歲了,但早在我還是十二歲的小男孩時,腦海中就不斷浮現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畫面:那一年,還記得是十一月十一日的朝會那天,我被要求朗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壯烈犧牲的學長名單。我的學校很小,但那份名單卻如此漫長,讓我第二天甚至因為喉嚨痛請假。我想,這就是預兆了吧,因為那段過往是如此令人錐心、令人難以啟齒。當歷史老師講完穀物法與斯圖亞特王朝,準備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環節時,他只是哀傷地搖搖頭,好似呼吸困難地想迅速結束這個主題。我納悶他是否曾在戰爭失去了兄弟,但總之,想來一切都有跡可循,那時我心底便下了個小小的決定:有朝一日,我絕對要了解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相關報導:貿易戰的歷史已有百年之久!一次世界大戰時,英法如何對德國實施制裁?更多文章

在我一九八九年撰寫《金獅酒店的女孩》(The Girl at the Lion d’Or,暫譯)時,曾經針對三〇年代的法國史做了一些研究;本書主角是一位懷著童年創傷的二十多歲女服務生,簡單回推就不難猜測到,她的傷痛應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

起初,我不太想將她設計為背負著戰爭創傷的角色,因為那場大戰就像潘朵拉的盒子,我甚至還沒準備好要打開;然而最終我決定還是要認真面對,於是找了蓋伊.佩德隆西尼(Guy Pedroncini)的作品《一九一七年法軍譁變》(Les Mutineries de 1917,暫譯)參考。接著我又循線到南特市(Nantes)一所大學的圖書館(當時沒有網路,且期間我進行了多次長程旅行),後來我又讀了阿利斯泰爾.霍恩(Alistair Horne)的《榮耀的代價》(The Price ofGlory,暫譯),其中詳實記錄了凡爾登戰役[及羅伯特.派克頓(RobertPaxton)的《維琪法國》(Vichy France,暫譯)],讓我對二十世紀法國的認知完全改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