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陳建仁在中梵協議後出訪教廷,外界難免將此行視為「固樁」之旅,不過從他走訪的行程,可看出他極力避免陷入對岸的零和外交思維,希望為台灣走出不同的國際生存空間。
例如陳建仁第二天參訪的重點,是卡西諾山上的聖本篤隱修院,就傳遞了濃厚的兩岸和平善意。因為這裡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爆發極慘烈的山地戰,之後重建炸毀遺跡,就是為了提醒世人和平的可貴。
卡西諾山位在距離羅馬東南方130公里處,聖本篤529年在山頂蓋了本篤會隱修院,成為隱修制度的鼻祖。
但避世的修士仍未能逃過人為戰禍,二次世界大戰時,卡西諾山因為地形易守難攻,成為德軍駐守地點,盟軍發動四次進擊,傷亡慘烈,數萬盟軍被三千德國傘兵擋了四個月,讓德國第一傘兵師得到「綠色魔鬼」稱號。
1944年2月,盟軍誤判德軍是以山頂的本篤修道院為據點,對修道院採取焦土式轟炸,戰後教廷在原址重建隱修院,修道院的大門上,更以巨型字體寫上PAX,就是拉丁文的和平之意。
陳建仁此次「聖誼專案」的主要目的,是參加先教宗保祿六世的封聖大典。他在出發時發表演說,期許兩岸永續和平,在中梵簽署主教任命協議後,盼促使中國宗教更加民主化,兩岸天主教友都能受到教宗的眷顧。
保祿六世恰好也曾造訪卡西諾聖本篤修院,他當時強調,聖本篤修院重建的一磚一牆都見證了和平的重要,是人類化干戈為玉帛的典範。
保祿六世盛讚聖本篤是和平的信使,陳建仁透過造訪聖本篤隱修會,其實也等於向教廷傳遞了一個和平的訊息,台灣絕不會當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台灣也非常希望走出兩岸互挖牆角的外交競賽,創造共存雙贏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