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五月票選新音樂總監未果,卻突然在本周(六月22日)宣布由俄國指揮家裴純科(Kirill Petrenko)繼任,消息傳來國內紛紛以「爆冷門」形容。其實今年43歲的裴純科雖非唱片明星,目前擔任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音樂總監的他在歐陸評價甚高,是學養扎實、技巧出眾,又有深刻詮釋能力的指揮,柏林愛樂的選擇確實有其見地。
拉圖在柏林的功與過
至於現任總監英國指揮名家拉圖(Simon Rattle),則是甚早宣布自己在2018年任期屆滿後即不續任。作為總監,拉圖和柏林愛樂相處不算愉快,早在七年前衝突就已爆發—2008年拉圖帶柏林愛樂在倫敦逍遙音樂節演出,諸多團員竟惡意亂演,擺明讓指揮在自家難堪,導致拉圖回柏林後逼樂團提前投票,直接討論續約問題(原本合約到2012年)。雖然最後他仍贏得過半支持,也從2008年起直接簽下十年合約,但這並不表示雙方關係就此改善。若整理拉圖和柏林愛樂的問題,最大的衝突點或許有二:
曲目問題:拉圖演出太多現代與當代作品。這其實是拉圖的強項,也是當年柏林愛樂挑選他的原因之一。然而就柏林愛樂所處的環境而言,如此開拓必須建立在對傳統德奧曲目的嫻熟之上,而拉圖對貝多芬、布拉姆斯、布魯克納等德系主流曲目的詮釋始終不能令德國樂評信服。此外,當代作品甚多,可拉圖的選擇往往不為樂團與柏林輿論所喜,一開始主力仍放在他所熟悉(但評論厭惡)的英國當代作品,被多次嚴重批評後才納入當代德國創作。拉圖推行諸多親民舉措與教育推廣計畫,樂團內部始終正反意見並存。
不過以局外人角度來看,我肯定拉圖的構想與曲目。二十一世紀都過了十五年,古典音樂演出若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提供聽眾更豐富更前進的內容,特別像柏林愛樂這般動見觀瞻的樂團,實在說不過去。拉圖喜歡的當代作品不見得合乎德國聽眾與評論的口味,但換個角度思考,拉圖也為德國聽眾介紹之前他們不甚熟悉的領域,並不該為此受到苛責。對柏林愛樂而言,拉圖讓樂團轉型,使樂團基金會化而擺脫政治干預,不但提高團員薪資,也讓曲目規畫得以獨立於柏林市議會,就藝術角度而言都屬正面貢獻。
「家務」問題:然而我無法替拉圖緩頰的,是他長年邀請妻子演出所衍伸出的後果。平心而論,柯茲娜(Magdalena Kožená)是相當傑出的次女高音,在巴洛克與古典作品表現尤其傑出,但之所以能年年和柏林愛樂合作,原因仍是拉圖,而她和柏林愛樂合作的曲目,也不見得為其能力所及—比方說2012年的全本《卡門》,惡評之排山倒海,幾乎壓垮柏林愛樂的公關部門。在樂團已和總監頗有嫌隙的情況下,拉圖還執意年年聘請妻子演唱,無論是其自主決定或是屈從於太座要求,這絕對只讓雙方關係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