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的主要幕僚張亞中接受專訪時就兩岸政策表示「將中華民國政府加上中華人民國共和國政府才會等於完整的中國」,洪秀柱本人接受電台專訪時則表示:「讓大陸接受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不同意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意中華民國喪失主權、不同意武力解決問題、不同意改變我們憲政體制與生活方式。」渠等認為此「一中同表」是九二共識的升級版,拙見則以為此為兩國論完整版。
前總統李登輝於一九九九年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曾表示,「歷史的事實是,一九四九年中共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台、澎、金、馬。我國並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增修條文第十條(現在為第十一條)將憲法的地域效力限縮在台灣,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統治權的合法性;增修條文第一、四條明定立法院與國民大會民意機關成員僅從台灣人民中選出,一九九二年的憲改更進一步於增修條文第二條規定總統、副總統由台灣人民直接選舉,使所建構出來的國家機關只代表台灣人民,國家權力統治的正當性也只來自台灣人民的授權,與中國大陸人民完全無關。一九九一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
簡而言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顯然「企圖」透過兩個中國的論述,將台灣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永久分裂出去。此結果固然為多數國人所期待,但北京顯然甚為光火,國際社會也不給予讚賞。最終不論李前總統事後反駁「從來沒有提過兩國論」、「我是堅決反對台獨的」、「國府的政策依然是追求中國的民主統一」,但其以「國」與「國」為基底,佐以駁斥兩岸關係為「『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且未說明兩岸關係為何「特別」,因此習慣上簡稱其為兩國論,並認為該論述係改弦易轍,把「一個中國」講成未來式,現在式則是兩個中國,並無不公允之處。
有鑑於北京不願意配合兩國論演出(更無庸提扁政府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馬政府提出的一國兩區便是試圖模糊處理一個中國的意涵,甚至可以說不加以處理,將兩岸關係定位為一個中國之下事實上存在政府間關係。此作法係回應九二共識「兩岸在共同追求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認知有所不同,在事務性的會談將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涵義。」簡單來說,只要將一個中國當作「現在式」,未來式則可以暫時不討論。在這樣的基調下,馬政府以「政府」對「政府」之方式論述兩岸現況,一個中國重新成為現在式,未來式則因但從未說明和平協議談判立場,因此仍在未定之天。此充分反映在馬政府時期簽署的兩岸協議確實涉及諸如航權、關稅、貨幣等充分展現台灣有主權的事項(台灣若無主權,為何有航權可供對岸前來談判),但並未觸碰政治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