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北京以經逼政,全面打擊港獨!香港面臨「人心回歸」考驗

2018-10-24 08:49

? 人氣

港人更擔憂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區內的人們自然會產生「大灣區人」的身分認同。尤其北京跟香港當局在促進人流與認同上雙管齊下,陸續公布便利港澳居民在中國本土學習、就業、生活的政策,林鄭月娥本月於施政報告指出,將鼓勵香港青年善用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不過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今年6月的民調結果,18歲至29歲組別有70%的受訪者不因「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僅16%回答「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出現「香港獨立」標語(AP)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出現「香港獨立」標語(AP)

《南華早報》引述團體「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成員何詩慧的看法指出:「把年輕人送到大灣區,更像是港府的政治任務,已經把大筆資金分配來完成這項任務,而不是用以解決城內年輕人最痛苦、最緊迫的問題上,包含自殺、貧窮,缺乏社會流動。」24歲的何詩慧更表示,港府精心挑選香港民政事務局「青年發展基金」的資助青年,這些人多半是建制派,或是中資機構的成員。她直言:「這是政治過濾,不是政治參與;年輕人被控管了,而不是被賦權。」

香港本土派民眾6日走上街頭「反釋法」,抗議北京當局試圖藉由人大釋法,封殺具「港獨」色彩的立法會議員。(AP)
2016年11月6日香港本土派民眾走上街頭「反釋法」,抗議北京當局試圖藉由人大釋法,封殺具「港獨」色彩的立法會議員。(AP)

全面打擊港獨後,北京的下一步是?

大灣區如火如荼地推展之際,香港政府對於主張擴大自治權的人士祭出全面的打擊,達到了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地步。香港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金融時報》亞洲新聞主編馬凱,因邀請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遭到港府拒續工作簽證。林鄭月娥日前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訪問時指出,《基本法》保障香港的言論自由及個人自由,但這些自由在某些情況下必會受到限制,且國際上亦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絕對的自主,她強調香港當局是依法辦事。

2018年8月14日,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受金融時報亞洲編輯馬凱之邀出席外國記者協會演講。(AP)
2018年8月14日,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受金融時報亞洲編輯馬凱之邀出席外國記者協會演講。(AP)

「耶魯全球」(YaleGlobal)網站22日刊出文章《香港:全球或是中國的大城?》(Hong Kong: Global or Chinese Capital?),香港本土派議員毛孟靜的丈夫、英國資深記者寶靈(Philip Bowring)指出,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簽證問題,衝擊了香港的商界、媒體界和法律界,香港政府似乎在北京的要求下使用行政措施,來壓迫原先屬香港標誌性特點的自由和法治,歐美商會已對此表達擔憂,直斥任何壓制新聞自由舉動,都損害香港經濟地位及競爭力。

今日香港、明日台北,寶靈提出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中國當局能封鎖所有質疑香港主權的議題,那麼多久之後中國當局會禁止更廣泛議題──台灣、西藏、南海──的探討?又或者,僅僅「討論」相關話題就會被視為「叛國」,批評中國一黨專政成為「煽動叛亂」?

而在23日早上,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口岸旅檢大樓風光舉行,中國和香港的最高官員已經預示了香港的命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致詞提到,推動大灣區發展,並有利港澳發揮「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林鄭月娥則表示,港珠澳大橋有利香港由超級聯繫人,變成國家發展的積極參與者,「讓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10月10日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說明施政報告。(AP)
10月10日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說明施政報告。(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