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行政院的提振經濟對策救得了什麼?

2015-07-27 13:22

? 人氣

台灣出口衰退,行政院要提對策,但到底有多少有新意又確切可行,仍有待觀察。圖為台北春季電腦展一景。(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台灣出口衰退,行政院要提對策,但到底有多少有新意又確切可行,仍有待觀察。圖為台北春季電腦展一景。(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台灣出口受挫,行政院要提出提振經濟對策,但至今看到仍是老生常談,甚至有些對策牛頭不對馬嘴,後遺症恐怕更大。行政院端得出有新意又確切可執行的方案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6月出口金額僅230.7億美元,衰退幅度高達13.9%;雖然出口已連續5個月出現衰退,但這個衰退幅度遠高於預期,是近6年單月最大減幅,而且,幾乎是對主要出口市場全面衰退。不僅對中國及香港出口金額創近五年同期新低,對東協出口也連7個月衰退,連對美國出口也由正轉負。如果拉長時間看,上半年出口就衰退了7.1%。

出口衰退的原因,最明顯的當然是全球經濟遲緩導致,因此那些以出口導向為主的亞洲國家,幾乎都面對不同程度的出口衰退─從中國、韓國到新加坡無一能例外。而以台灣主要出口市場看,美國經濟表現較佳,台灣對美出口在6月開始轉為衰退;而占台灣出口近4成的中國,經濟走緩,導致台灣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金額創近5年的新低。

但對中國出口減少的原因,恐怕不僅是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如果只是如此,問題反而單純,待中國經濟再起後,出口又會增加。過去多年,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一直維持「投資帶動出口」模式,台商在中國投資設廠,生產商品出口;但也從台灣進口重要的原料、半成品、生產設備等。不過,這種模式正逐漸崩解中。

中國經濟放緩、出口減少,加上其內部工資持續上漲、勞動與環保法規較過去嚴格,台商競爭力降低,許多台商已經被「掃地出門」,投資帶動出口的來源減少;此外,中國企業與產業快速進步,其影響一個是台商零組件、設備的採購在地化,中國企業取代台灣的企業;另一個則是所謂紅色供應鏈逐漸成形,最明顯的就是蘋果的採購供應鏈中,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而這些中國企業多半是瓜分台灣企業的訂單。

而在提振經濟對策中,對此影響出口最鉅的問題,只能說「加速產業升級轉型」─這是一個30年前、蔣經國時代就提出、至今一講再講的政策,具體細節呢?民間企業能夠配合、願意投資嗎?政府有什麼法寶讓民間投資加速升級與轉型呢?不會又祭出減稅那一套吧?

至於說要增加投資,也算是老生常談;但要增加投資,公共投資方面,韓國政府這次要提振經濟,立即拿出2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其中包含百億美元的追加預算。台灣政府的財政很難有發揮,能作的大概是期待民間投資增加。但民間投資在台灣經濟在國際上出現邊緣化風險提高下,加上內部投資環境問題難解,看起來很難有實效。政府有解答嗎?

而有關國發基金結合民間資金成立「併購基金」的構想,坦白說,以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現況,只能說說而已,不能真正落實。與民間聯合的併購基金,涉及的利益太大,風險也高,必然有成有敗;但台灣的社會與政治上,不會允許失敗案例,其可行性低。還有官員建議成立政府四大基金資源整合平台,增加對投資台股銀彈,齊一步選擇標的。這更是把問題弄錯了,除了同樣有利益問題外,也錯把股市當成台灣經濟現在的問題,實質上完全未解決台灣面臨的經濟問題。

出口衰退、經濟下滑,政府當然該提出對策,但如看錯診、拿錯藥,恐怕問題更多。現在這個提振經濟對策,實在看不出它能帶來多大的實質效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