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分析,失去了雄厚可運用的資金,IS不可能擴張得這麼迅速,「與一般恐怖組織無異」,但是,自闢財源讓IS在全球恐怖組織中獨樹一格,有錢好辦事。《經濟學人》總結,如果不儘早切斷IS的金脈,「它什麼都買得到」。
各方想像盡不同
IS的崛起與壯大,部分也拜「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運動失敗所賜,據悉,突尼西亞境內的精銳聖戰士大多已前往投靠IS,來自於90餘國1萬7000名的外籍傭兵也前仆後繼的前往IS,9歲至17歲的穆斯林女孩被安排成親,對她們的諄諄教誨說道「只要犧牲一點點的世俗生活,就可以更靠近真主」。
在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眼中,IS是個,「不折不扣的恐怖組織(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pure and simple)」,英國政治人物冀望定點轟炸式的外科手術就能讓IS自取滅亡,全球媒體則樂於傳播IS的「高貴謊言」,儘管有一天牛皮恐將吹破,所謂的伊斯蘭專家們以簡單二分法來區別「IS與我們」,全球的伊斯蘭教徒則飽受IS對古蘭經的汙名所苦。
Can David Cameron really step up the fight against Islamic State? http://t.co/PgCnlHCR6M pic.twitter.com/KsM6dRuaAR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2015 7月 26日
伊斯蘭國以「恢復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榮光」為號召,但是它所進行的策略都是現代的,貼近時代脈動的。IS是否如歷史中一再出現的,是個擁有相對剝奪感以及被仇恨報復淹沒理智的組織,留待時間驗證,但是,吾人對它的想像,不能再侷限於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