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雄厚的「國家」:對伊斯蘭國該有的想像

2015-07-28 16:32

? 人氣

伊斯蘭國仗恃雄厚的資金,迄今挺立不衰。(照片: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伊斯蘭國仗恃雄厚的資金,迄今挺立不衰。(照片: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2013年後,舉凡烏克蘭和中東的戰事,中國新疆、奈及利亞與土耳其至今層出不窮的自殺炸彈攻擊事件,葉門到泰國時有所聞的爆炸意外,法國巴黎、突尼西亞與美國南方數州發生的恐怖殺人案件,未來的歷史學家端詳這段期間發生的事情時,也許會將這些突發事件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兆,假設真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唯一不同的是,比起前兩次世界大戰,這個假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其中一個交戰方實力之強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更別提嘗試將這股勢力導向西方國家設計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有多困難,它是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

 

 

新興國際行為者

專欄作家米什拉(Pankaj Mishra)24日於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撰文提出《吾人該如何思考伊斯蘭國》(How to think about Islamic State)的大哉問,米什拉在文中,直指西方國家在冷戰結束後,原以為自由民主制度就是未來人類世界的永恆解答,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可以帶來繁榮與和平,但至今仍「無法證明」(fail to deliver)。

米什拉認為,全球化現象讓世界各國的傳統權威迅速瓦解,不論是英國歷史悠久的社會民主制度,抑或阿拉伯國家的獨裁統治,都被新興的國際事務行為者(actors)一再解構,國際事務的樣貌也由「倡導少數人的自利(self-interest)」轉為「追求集體良善的部落主義(tribalism)」。

這些新興的國際事務行為者包括了:各國異議份子、網路駭客與恐怖組織,其中,影響世界秩序最鉅的即屬IS。

資金雄厚的「國家」

撇開接受國家資助的恐怖組織,IS的自籌財源能力令人咋舌。自從2013年3月在敘利亞站穩腳步後,IS於2014年6月成功控制了伊拉克的第2大城摩蘇爾(Mosul),當地600萬人民的國籍不久後都成了伊斯蘭國。

IS控制摩蘇爾的另一層重要意義即在於:掌握油田。

根據2014年9月的保守統計,IS共有3萬名(男與女)聖戰士,1萬5000名外籍聖戰士,IS每個月付給這些聖戰士的薪餉為400美元(約新台幣1萬2000元),遠遠高出敘利亞叛軍或伊拉克軍人的待遇。

除了聖戰士優渥的薪資,伊斯蘭國內的學校教師、窮困家庭與獨力撫養子女的鰥夫寡婦,都是IS照顧的對象,此外,IS由黑市、各國不肖政府官員及叛軍手中添購武器時,出手的「大氣」讓眾買家驚嘆。

IS與其他恐怖組織一樣接受小額捐款,也進行綁架勒索換取高額贖金,不過,主要收入為盜賣原油。根據美國的官員估算,IS控制下的敘利亞油田每天可以進帳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000萬元),這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處心積慮想要以定點轟炸來破壞IS生財工具的主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