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嘉農精神、設農業經理人
農民大學是屬於一年期學程,並如同正式學制,分成上、下學期,缺課超過1/3不得參與考試,且無法取得結業證書,也無法申請各項補助證明文件,因此農民到堂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但一開始的學制,為了建立特殊的雲林模式,特別以過去求學的嘉義農專之學長制的精神導入,以學長帶學弟的模式,建立每一屆農民大學學生的相互尊重與連結,也因這樣規劃讓農民大學的學生不僅尊師重道、更重倫理,而這是「嘉農精神」的延伸,也是農民大學成功因素之一。
另外,要求農民大學授課老師都要考試且必需及格才能發予結業證書,但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結業後的學習更是重要,而為了組織每一屆的學生,仿效如房仲經紀人的概念,給予「農業經理人」之證書,讓每位學生結業之後都是政府資訊的傳播者,也是農事交易的經營者,更是農業經營的專業經理人,如此讓農民大學的學生因報名不易,長達一年的學習,加上學長學弟制,再輔以農業經理人之認證,最後形成一群堅強政策的支持者與認同者,亦是農業發展的中堅份子和農業首都的最大受益者。
引進師徒制、厚實做中學
歐洲工藝的傳承,其首重師徒制度,為了強化農民大學的課程,特別師法德國的師徒制方式,在學習之中要求學生必須找到農業賢拜做為業師,並設定為實習課程,讓學生親自到前輩的農地之中參與和學習,且由業師的農業賢拜來為學生打分數,這樣的安排也是各級政府中之首見,因此也成為農民大學的最大特色之一。而跟著具有高度經驗的業師學習農事操作與種植生產、田間管理之眉角,是輔助欲投入農業發展的有志之士最好方式之一,此模式更也是厚實了從農事之中學習課程上所沒有的實作歷練,亦為未來直接投入農業的學生的最佳導師,這不僅是情感連結,也是經驗傳承。眾多優勢的導入與差異化課程安排,讓農民大學每屆都出現爆滿熱潮。
印象最深就是校長林振德問我,為何虎尾科大的推廣教育都報不滿而學生不足,但在農民大學卻是如此的熱門?其實,農民大學是虛擬的,簡單來說就是農業學程,但是引入「師徒制」、連結政府補助、師法德國業師制度、建立農業經理人等的差異化優勢與門檻,這樣虛實整合的創新模式,更是創造了學習熱潮,也在雲林掀起農民朋友瘋學習,相揪上農民大學的現象。
發展有機農業、學習安全農業
有長期一年課程的農民大學,再結合了中期季度學習的課程模式,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設專屬的有機農業課程並對外招生,吸引許多知識青年與農民第二代的報名參與,一開始即設定中期課程是以發展有機農業。在短期1週內的課程,就為了讓更多且更廣的農民朋友參與,特別與在地鄉、鎮、市農會合作,共同攜手推動以安全用藥之安全農業為主要訴求的學習,其所標定的目標族群是為年紀較大的農友,以講授安全的田間管理作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