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海洋生物養護委員會大會2日否決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提出的「南極海洋保護區」議案,環保團體控訴俄羅斯、中國、挪威三國帶頭阻撓提案,造成南極周遭180萬平方公里海域內生態系統將持續受到工業化捕撈威脅。環保團體也揚言若委員會遲遲不能履行職責,他們將轉而對聯合國施壓。
世界「最大海洋保育區」夢碎
2016年10月,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通過決議,在南極洲羅斯海(Ross Sea)設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育區。環保團體本月2日再度於澳洲塔斯馬尼亞省(Tasmania)第一大城荷巴特(Hobart)的南極海洋年會中,提案要求在南極洲威德爾海(Weddell Sea)與部分南極半島上成立海洋保護區,禁止在該區進行漁業捕撈活動,減少對企鵝、殺人鯨、藍鯨、豹斑海豹等掠食性動物造成的衝擊。保育區原先規劃面積近50個台灣大小,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海洋保育區。
Failure!! No new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n #Antarctica this year! annual CCAMLR meeting closes; 22 countries backed Weddell Sea MPA, but not supported by Russia, China & Norway; also, MPA in East Antarctica doesn’t progress for 7th year in a row https://t.co/mO1j7dqpYF pic.twitter.com/fvYwdfkJcl
— The Antarctic Report (@AntarcticReport) November 3, 2018
儘管環保團體在2日的大會前取得超過265萬份連署書,但最終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仍否決了此項議案。對此結果,綠色和平「保護南極」( Protect the Antarctic )活動發起人班格森(Frida Bengtsson)痛批,委員會的22國代表遠赴澳洲磋商,但大會上呼籲緊急設立海洋保育區的科學提案卻在缺乏理性討論下偏離正軌,讓人類失去機會,打造集「保護野生動物、應對氣候變化、改善海洋環境」3種功能於一身的海洋保育區。
除了質疑委員會議事方式,她更點名中、俄兩國在提案過程中不斷採用拖延戰術來阻撓進度,讓海洋保育區法案缺乏足夠時間深入討論。對此說法,委員會並未正面回應,只在網站公告中聲明與會代表已就此事「充分討論」,也補充會員國將在明年的大會召開前,繼續推動此項議案進展。
This isn't over. https://t.co/xtIa1HPa44 #ProtectAntarctic pic.twitter.com/b1XTgX2SAA
— Greenpeace (@Greenpeace) November 2, 2018
聯合國:這是人類的最後機會
綠色和平的網站指出,南極磷蝦捕撈最早見於1970 年代,原先磷蝦主要被用於生產魚飼料、寵物食品等,但近年亞太地區興起營養補充品「磷蝦油」熱潮,使挪威、南韓、中國等遠洋漁船持續加派遠洋漁船赴南極作業。捕撈活動不只讓當地磷蝦數量減少,零星傳出的漁船事故事件更是南極周遭海域生態的巨大剋星。
諷刺的是,南極海洋保護區提案遭到否決前,科學家才發出警告,指人類若再繼續破壞環境,最終恐自食惡果。上月30日,一份跨國的研究報告指出,半世紀以來人類已經造成6成的野生動物滅絕,這些變化最終將帶來毀滅性後果。聯合國更明確訂出人類只剩12年時間可思考如何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班格森也有相似的看法,她認為在2030年前,全球應至少有30%的海域劃設為保育區,用來保育野生生態,減緩氣候變遷,並確保不被過度開發的環境能提供全球數十億人口安全無虞的食物來源。
對於設立保育區破局一事,她批評各國政府在科學證據前,絕口不談保育,只關心如何擴張漁場。因此她主張各國民眾亟需團結一致,把握向政府施壓的最後機會。她也放話,若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持續無法保衛海洋生態,這顯示這類機構無法解決問題,環保團體將提高層級,將目標轉往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