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從瑞典拆遷看中國「拆遷市長」

2015-08-07 06:00

? 人氣

耿彥波的「拆遷」魄力,在瑞典人看來完全不符民主程序。(截取自中國市長紀錄片)

耿彥波的「拆遷」魄力,在瑞典人看來完全不符民主程序。(截取自中國市長紀錄片)

英國BBC的紀錄片《中國市長》(The Chinese Mayor),講述大同前市長耿彥波在大同坼遷修城牆的故事。此片在中國被禁播,瑞典電視臺卻買來轉播了好幾次。我瞭解了導演的拍片意圖,讀到一些翻牆看此片的中國觀眾的網上反應,也讀到瑞典觀眾對「中國市長」的批評與指責。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令人驚奇的是:一位在中國人眼中大刀闊斧致力於城市建設的「好市長」,在瑞典人看來他全都做錯了,而且錯得不可原諒。一個瑞典觀眾看了該記錄片後,在網上發表了一句冷峻的評語:「中國離民主還很遙遠!」

恰好,此時瑞典正在遷移該國最北的一個城市——基律納(Kiruna)。同樣是非常棘手的城市拆遷,在專制國家裡,被坼遷人的權利遭到漠視並被剝奪,而在民主國家裡的被拆遷人權利受到極大的尊重。筆者因此想要比較一下,兩種不同制度下的坼遷,展現出怎樣不同的理念與操作程式。

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蘊藏豐富鐵礦(作者提供)
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蘊藏豐富鐵礦(作者提供)

 ◎ 中瑞觀眾對耿市長評價兩極

《中國市長》獲得2015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競賽單元評委會近距離接觸獎,還出席了日舞電影節。製片人趙琦對記者談到他拍攝此片並到海外展映的目的,說:「儘管目前中國查辦很多貪官,但不代表整個中國政府官員都是腐敗的,也有真正為百姓做事的好官。」他認為海外觀眾不太瞭解中國,大部分透過新聞看到的都是「負面消息」,會對中國產生偏見。製片人希望能通過該紀錄片給世界呈現出真實的中國人生活面貌。

事與願違,儘管西方電影節獎勵了這個記錄片的製作,但西方觀眾似乎並未因此片改變對中國官吏的「偏見」,甚至更增添了某種疑慮與不滿。倒是在中國觀眾中,這個被禁的記錄片激起了一片熱烈的頌揚之聲。我很理解中國觀眾的心情。在腐臭彌漫、怠惰無能的中國官場裡,突然冒出一位個性鮮明、有魄力並大刀闊斧做實事的「明星官員」,不禁讓人眼睛一亮。

耿彥波所做的事情,被一些中國文人讚譽為「前無古人」。2008年,耿彥波擔任大同市市長,上任不久便大膽宣佈了一項輝煌的計畫:在有著1600年文明的大同市,推行耗資上百億元的古城保護工程,將古城內所有的現代建築都搬遷出去,以恢復傳統的城市格局。

市長夢想將大同市從不景氣的煤礦工業城變為文化名城,建設成「旅遊天堂」,以文化資本獲得商業經濟收入,這令一些本地人產生了希望和自豪感。而耿彥波本人則是一副典型的中國傳統“清官”形象。他穿一雙落滿灰塵的舊皮鞋,親自到工地探查;他任勞任怨工作不顧家,以致妻子到會場吵鬧;他親自處理下層官僚導致的種種問題……。

就在耿彥波的宏偉計畫不斷推進時,2013年2月,上級突然來了一紙調令,不由分說地把耿彥波調到太原任市長去了。大同人百般不舍,民意頓時沸騰起來。人們拉著橫幅走上街頭,甚至下跪請願,大聲呼喊:「耿市長,留下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