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追憶一個進步年代

2015-08-08 08:10

? 人氣

現代的學生很難想像這樣耐性「周旋」的必要性,然而當時還是白色恐怖的尾聲,洪三雄他們就是這樣進兩步退一步的,讓自由或民主程序,成為台大校園的常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蔣經國的人馬 壓迫者也是保護者

這是蔣經國即將接班、刻意展現開明的階段,洪三雄、陳玲玉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們空間變大了,掌權者和抗爭者的關係也變得複雜,最戲劇性的是,傳統上是加害者的當局,竟意外成為保護者。

洪三雄他們爭取到訓導處同意舉辦「言論自由在台大」座談會時,更順勢印了一萬分的《快報》,主張「我們有說話的權利」,並四處散發,他們很多年後才知道,快報發行的隔天下午,警總找上台大,以「有共產黨嫌疑」的理由要將洪三雄帶走,但被訓導長張德溥硬是擋了下來。

洪三雄回顧,「我何其僥倖,剛好卡在蔣經國對張德溥的信賴還在蜜月期間,黨政軍特各方勢力仍在校園逐霸,意外拉出權力中空期,讓張德溥能適時為我擋起防火牆,保住了我的性命。」

但張德溥也因為較為開明的作風,得罪情治及黨部單位,阻斷軍旅前程,最後外放到經濟部擔任「物價督導會報的副執行秘書」,更嚴重的是,這段短短的台大之春,遭逢哲學系事件及後來的警總大逮捕後,看來似乎戛然而止。

然而,這只是表象,洪三雄陳玲那短短二年多所做的,成了後人的典範,當我們這些後人在1980年代進入台大,哲人雖遠,但餘音不斷,台大學生立足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爭取民主,從審稿抗爭到議會抗爭,甚至情治單位請吃飯查探消息,都是無比熟悉的場景。洪三雄、陳玲玉1971年12月7日透過「台大法代會」主辦「中央民意代表應否全面改選」辯論會,20年後的三月野百合學運,終於成為終結萬年國會的最大動力。

王曉波 進步還是反動?

到此為止,這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快樂故事,但這樣的敘事卻未必是全貌,在《也追憶似水年華》一書中,王曉波以殷海光的傳人、自由派學者出場,然而,在這次的反課綱運動中,王曉波的統派立場成了眾矢之的,他的發言成了提油救火,進步者何時成了反動者?

歷史的雜音其實很早就出現了,該和《也追憶似水年華》一起對照看的,應該是鄭鴻生的《青春之歌》,洪三雄離開台大後,一場由台大論壇社主辦的「民族主義在台大」座談會,以及後來引爆的校園中民族主義論戰,足見在追求民主的共識之後其實暗潮洶湧;當時還是戒嚴時期,論戰雙方還只能拿出國民黨的道具,以「三民主義」和「反共」互打,即使都帶著白手套,鄭鴻生仍多次以「腥風血雨」形容。事後回顧,那就是當前統獨之爭的萌芽時期,其慘烈程度絕不下於今日。

追求民主的過程中,進步與不進步界限清楚可分,然而一旦進入統獨認同的深水區,就險阻重重,如果人民無法自由選擇認同,那當然難謂是民主,但如何評斷一個人的認同比另一個人的認同進步,任何一種認同自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那一邊,都有大欺小的嫌疑;但即使台灣已進入民主化,似乎仍無法心平氣和的處理這樣的難題。

或許是溫厚,《也追憶似水年華》一書幾乎未觸及台大當年那股暗流,洪三雄、陳玲玉也一直是各派的公約數,回顧這段歷史,能夠不被後來的事件所改變,他們確實是幸福的運動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