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通識在線》程式設計課的全面實施,是流行還是災難?

2018-11-20 06:30

? 人氣

「編寫程式的過程是一種邏輯與溝通的建構,然而導演、廚師、甚至婚禮設計師都是會編程式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會用電腦語言。顯而易見的,程式設計並不等同邏輯與溝通的能力。」(資料照,取自兒童程式設計 KidsCoding 樂學科技@facebook)

「編寫程式的過程是一種邏輯與溝通的建構,然而導演、廚師、甚至婚禮設計師都是會編程式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會用電腦語言。顯而易見的,程式設計並不等同邏輯與溝通的能力。」(資料照,取自兒童程式設計 KidsCoding 樂學科技@facebook)

108學年度推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生活科技及資訊科技合設成為「科技領域」。一時之間,程式設計及演算法成為顯學,官員們都能侃侃而談。不僅中小學搶著開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大專院校也不遑多讓,紛紛將程式設計列為畢業門檻。然而究竟為甚麼要學程式設計或演算法,似乎沒有人能說清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綱中說道:「資訊科技課程的目標,是增進運算思惟的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以及創新思考的能力。」其中除了運算思惟的應用能力之外,其他的能力的培養,似乎都不需要藉著寫程式就可以建構,甚至只要落實童軍活動就能達成。而所謂的「運算思惟」若正是西方談的Computational Thinking,其定義究竟為何?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也未見領域課綱內有任何闡述,更不清楚其與程式設計有任何直接關聯。

程式語言就如同世間的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媒介,有其特殊的詞彙、語法。對於現代人而言,就是專門用來與電腦進行溝通。編寫程式的過程是一種邏輯與溝通的建構,然而導演、廚師、甚至婚禮設計師都是會編程式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會用電腦語言。顯而易見的,程式設計並不等同邏輯與溝通的能力。而演算法就如同食譜一樣,能清楚寫出食譜的人,就已經具有演算法的知能。但是,優秀大廚師能精益求精的改良及創新食譜,這並不是普羅大眾每一位會作菜的人所能及。

且不論學習程式的釋義,至今論述不清,教育部馬上就要投入4年21億的硬體建設。想到之前的建構數學、電子白板、學習共同體、翻轉教室、創客等等,一陣一陣的旋風之後,除了廠商荷包滿滿,到底在學生身上成就了甚麼?也未見教育當局有任何具體的檢討與反思。在西方中小學實施已多年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讓學生將電腦帶進教室,讓資訊科技的運用融入一般教學。而臺灣似乎還在忙著花大錢建電腦教室,讓學生去「上電腦課」,這種的思惟與20年前有任何差別嗎?

國小電腦課(圖/kl shenao@flickr)
「臺灣似乎還在忙著花大錢建電腦教室,讓學生去『上電腦課』,這種的思惟與20年前有任何差別嗎?」(圖/kl shenao@flickr)

事實上,在即將下臺的「九年一貫課程」中,強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讓學生將所學之資訊能力充分應用於學習活動中。15年轉眼就過去了,請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的情形如何?在教學現場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更進一步的請教,師資教育的本身,是否有先落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今日在推動新課綱的當下,不見反思檢討,只有新的花招出籠,不能不讓人憂心,學生究竟是受益還是受害?

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綱中還說道:「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將進行電腦科學探索。」然而,真正的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在臺灣已日趨式微,各型大專院校的資訊系所多在簡化課程。諸如形式語言、編譯器、計算機理論等蹲馬步的功夫課程,很少有學校願意開課,多改以市場導向的運用以及證照為主。未來實施108課綱的高中,如能真正落實如領域課綱中所言之電腦科學的探索,教育部當立刻縮編全國大專院校的相關資訊科系,因為高中生具備的電腦科學知識大概會超過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