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無止境的辯證:美國的反核與擁核文化

2015-08-11 10:33

? 人氣

持續辯證的美國反核與擁核文化。(取自推特)

持續辯證的美國反核與擁核文化。(取自推特)

最早,和平的標誌並不是「和平」的意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距今70年前,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隨後三天,在長崎在投下第二顆。1958年的一場廢核運動(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設計了「和平標誌」的標誌,宣告世人要放棄核武的理想。隨著時間推移,這標誌逐漸被人們定義為「和平」。

這個標誌的設計,就是用旗語來反核武,圓圈裡頭結合了N(uclear)、D(isarmament),反核武的概念所形成。

核文化無所不在

美國在二戰當中投下原子彈之後,走向核子世代。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5日發表公開演說,爭取國會與人民支持伊朗核武協議的同時,全球面臨這種毀滅性武器的威脅仍然步步高升。

70年前的核彈其實正以不同形式滲入生活中,但我們卻不自知。就在符號裡、語言裡以及流行文化當中。

在冷戰期間,美國聯邦政府民航局製作了一個《臥倒並掩護》(Duck and Cover)的演習影片,教導民眾如何應對核戰爭,核戰隨時可能爆發,必須隨時做好準備。戰爭結束了,但核武的威脅沒有消失,只是變得不那麼明顯而已。

 

 

一位物理、歷史學家沃爾特(Spencer Weart)說:「冷戰結束後,核反應的應用範圍擴大,造成了很大的改變。」他說,核文化仍然存在,它成為人們的集體潛意識。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2015年以來的統計,目前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北韓等9個國家擁有超過1萬5千項核武器;其中,有1800項正處於高度警戒隨時可以發射的狀態。

但時至今日,美國人好像逐漸不在意核武器的攻擊了。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的報導,一項2014年的民調顯示,只有23%受訪者認為威脅全世界最主要的武器是核武,相較於2007年的25%和2002年的33%,都是下降趨勢。

圖像

廢核運動所設計的標誌被大量的社會其他正義運動所使用。廢核組織的總書記、社會運動家哈德遜(Kate Hudson)說,他很高興這個象徵被廣泛應用,符號本身沒有版權保護,標誌能夠被作為「和平」的象徵也是他所樂見。

然而,另外一種形象也隱隱成為生活中的符號──蕈狀雲。

當原子彈爆炸之後,一朵巨大、濃厚的蕈狀雲出現在廣島、長崎上空,形成一個強烈且暴力的畫面。爆炸夷平了兩座城市,奪去數萬人性命。當時,這是一個嚴肅令人震撼的畫面,現在,蕈狀雲常常被拿來運用在漫畫、流行文化當中:小孩惹怒老爸、火車相撞、吵得面紅耳赤,都會聯想到──蕈狀雲緩緩升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