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反課綱何以無法成功複製反服貿?

2015-08-12 05:30

? 人氣

歷經七天佔領教育部,反課綱學生於8月7日撤場,一名學生情緒激動放聲大吼。(曾原信攝)

歷經七天佔領教育部,反課綱學生於8月7日撤場,一名學生情緒激動放聲大吼。(曾原信攝)

反課綱運動在今年七月底達到高潮,吸引全台目光,筆者所到之處,人人都在談論。此運動看似七月才出現,實則佈局已久,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該運動與去年的反服貿運動有關,但明眼人從各角度觀之,即可知道反課綱者是以反服貿運動為藍本,試圖達成同樣之效果。然基於以下因素,其失敗早可預期,只是反課綱者不死心,最後只能讓無情的颱風粉碎他們的抗議鬧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反服貿事件與反課綱事件共同之處在於其中都充斥許多謊言,錯誤的觀點被一傳再傳。但不同之處在於服貿牽涉的範圍太廣,深度太深,即使是參與服貿制定的專業人士都只對其專業部分比較了解,更何況是一般民眾要了解整個服貿,可說是難上加難。因此,反服貿謠言不易被破除。然反課綱的內容相對單純,課綱內容為何,上網下載即清清楚楚,錯誤資訊不攻自破。

第二,反服貿發生時正逢學期中,學生能夠快速集結,全台串連,再搭配教授粉墨登場,效應強大。然反課綱的高潮時間在暑假,除了核心成員有熱情天天東南西北聚會外,要煽動較不感興趣者在放假期間頂著大太陽窩在教育部前面抗爭,難度顯然高出許多。

第三,反服貿者是大學生,反課綱者是高中生。目前世界有人類以來所發生的學生運動幾乎都是以大學生為主,台灣出現高中生參與學運,雖不能說是前所未有,但絕對是舉世罕見。大學生給社會的印象是年輕的知識份子,社會容易被他們的理想與作為所感動。但社會一般普遍認為高中生尚未成年,欠缺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其說服力自然不如大學生。

第四,反服貿之前,台灣社會已有一段不短的時間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社會運動,距離其最近的一次是九年前的紅衫軍事件。然反課綱事件距離前一次大規模社運即反服貿僅一年的時間,坦白說經過去年反服貿者一鬧,社會都累了,要大家再去支持一項全國性的運動,若非關乎國家存亡,可以想見支持者相較於前一次運動會明顯減少。社運者應理解大部分國人還是希望社會不要長時間的處於動盪,社運事件往往是一小群人聲音很大,但卻動輒號稱『全民參與』。

第五,兩者背後都有政黨介入的痕跡。反服貿者若非在野黨的暗助與立法院長的縱容,要成功闖進立法院又不被驅離依合理推測幾乎不可能,但指控者多半欠缺直接證據,再加上如前所述,抗議者身分是大學生,要說他們被政黨操控,比較難讓人相信。相對的,反課綱事件參與者是未成年高中生,先不論其是否真的有獨立思考之能力,一般聽到高中生參與社運,直覺就是背後有人操弄,再加上兩張參與者向在野黨請款的收據之照片在網上流傳,要說服社會說該事件沒有政黨介入,顯然不太可能,況且在野黨自己都承認該黨對於與其理念相同的社運會給予一些實物上的支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