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前進海外 飽受文化衝擊考驗

2015-08-25 17:14

? 人氣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向境外設廠,「文化衝擊」卻讓他們一頭霧水。(美聯社)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向境外設廠,「文化衝擊」卻讓他們一頭霧水。(美聯社)

隨著經濟成長趨緩,中國面臨著勞力成本提高與內需市場緩不濟的問題。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的沈重壓力,一步步壓迫著中國企業的中樞神經,迫使企業主轉向其他國家。《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日前透過專題報導,檢視中國企業走出國界所遭遇嚴峻的「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匯率擺盪 境外投資成風潮

長久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受到中國央行的控制,維持在固定幅度之間,也降低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發展的門檻。最近中國央行宣布匯率逐漸自由化後,人民幣開始慘跌,早期投資的資金大幅縮水,卻讓想要避險的投資人大量脫手,轉而進向海外投資。

人民幣(美聯社)
人民幣貶值引起中國企業投資境外避險。(美聯社)

根據中國官方資料統計,2014年中國的境外投資成長14%,來到1030億美元,若加上第三方對外投資,數字可能逼近外商對中國投資額。

帶動資金向境外流出的是中國的國營企業,特別是以原料區位為主的石油和採礦,隨後是私人開創的建築公司,最後是尋找廉價勞力的成衣業,以及尋找市場的科技產業。

探頭環顧世界 卻被打了好幾個巴掌

中國企業雖然海外在擴張迅速,處理問題的能力卻沒有跟上腳步。任職於紐約榮頂經濟諮詢中心的海恩曼(Thilo Hanemann)說,中國企業在發展時忽略「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s),少有未來規劃,生產多半停留在勞力密集的階段,必定會遭遇轉型陣痛期。「但中國企業遇到的問題更加棘手,因為體制和習慣讓他們更難適應其他國家的文化。」海恩曼說,「現在中國企業遇到的問題,就跟當年西方企業進入中國類似,只是難度更高罷了。」

海外發展確實是條難走的路,中國企業碰釘子也不是一回兩回的事。

中國投資公司
中國企業積極向外走,卻因文化差異碰的一鼻子灰。

2005年,美國遭受卡崔納颶風侵襲,泰山石膏嗅到商機,相繼向美國出口牆板建材,隨後被美方驗出原料含有毒物質,新屋會釋放對人體有害的氣體,甚至還會腐蝕電器,讓泰山石膏繳了上億美元罰金。

2012年,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為歐洲足球世界錦標賽向波蘭簽約,負責修築場館附近的公路,最後因為工程規劃違反當地環境法律,合約被強制取消。

在美國德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被Tang Energy控訴,違反合約上規定的風力能源開發方式,涉嫌違約與竊取商業機密,遭索賠75億美金。

成長環境大不同 企業難適應

在中國做生意時,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早已習慣一黨專政的企業主往往過於樂觀,對工會、媒體、開放資訊和獨立司法體系毫無經驗,也無法體認其他國家堅持的民主原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