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垃圾掩埋場容量瀕臨上限,據統計,至今年6月底全台營運中垃圾掩埋場容量平均只剩下11.2%。立委黃秀芳等人批評,環保署過去辦理相關計畫欲重啟多處已停滯的垃圾掩埋場功能,卻僅成功活化2處,顯然經費運用效益不如預期,因此提案刪減環保署相關公務預算3億元、凍結1/10,要求其改善。最後全案保留再處理。
環保署將花10.8億 騰出6座掩埋場
過去台灣環保觀念未臻成熟,缺發垃圾分類的概念,不論是家用垃圾、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可燃或不可燃,大部分的垃圾都集中掩埋處理。為改善此情況,環保署在2016年推動「提升天然災害廢棄物應變處理能量設施計畫」,預計從2016年到2021年之間投入10.8億元,目標移出掩埋的廢棄物,騰空6座掩埋場的空間,其中40%將用作天然災害廢棄物處理使用,60%歸地方規劃。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19)日審查環保署明年度預算,環保署原為「垃圾全分類零廢棄及廢棄物緊急應變計畫」規劃15.7億元預算,不過遭立委黃秀芳等人提案刪減預算3億元、凍結1/10。
立委:8月止僅活化2處掩埋場 34處未使用
黃秀芳等指出,全台現在已有13處掩埋場達飽和,營運中垃圾掩埋場容量平均只剩下11.2%,整體垃圾掩埋量瀕臨極限;加上環保署先前提出「提升天然災害廢棄物應變處理能量設施計畫」,到8月為止僅活化2處垃圾掩埋場,其他34處已停用或未使用的掩埋場皆未能發揮既定功能,經費的運用效益實在不如預期。
同時黃秀芳等再提到,多數垃圾焚化廠的運轉廠齡偏高,焚化底渣的再利用率有限,恐怕會加劇垃圾掩埋場的負擔,以及底渣遭任意棄置的風險。
環署:高雄5縣市將活化70萬立方公尺空間
不過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回應,因全國掩埋場的剩餘容量不足,考量到天然災害發生、廢棄物遽增時,相對因應的緊急應變處置或暫置空間不足同樣不足,所以透過「提升天然災害廢棄物應變處理能量設施計畫」騰出緊急應變空間確實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李健育提到,目前第一階段已補助高雄、台南、嘉義縣、新竹縣及宜蘭縣等5縣市4.34億元辦理掩埋場活化工作,其中高雄、嘉義縣及台南已完成發包並開工施作中,新竹縣則正在辦理工程規劃設計工作,宜蘭縣處於納入預算程序行政作業的階段,總計將可活化70萬立方公尺的空間。2019年將持續辦理第二階段掩埋場活化工作,持續提升我國的天災應變處理能力。
除此之外,黃秀芳等人還表示,自2013到2017年以來,24座營運中焚化廠停爐次數漸漸增加,可焚化的處理量減少;且因焚燒的回收物與廢棄物分類不夠確實,導致2017年度有半數以上的焚化廠,實際熱值高於其原設計值,又再降低可用的焚化處理量。
爰因上述緣由,黃秀芳等人提案刪減環保署相關預算,藉此要求環保署重新檢視其計畫效益、擬具檢討方案。最後雙方決定再行溝通,保留待下次續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