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婚議題白熱化 保守基督教會與同志團體的文化戰爭

2018-11-25 20:00

? 人氣

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助理教授(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高穎超(Ying-Chao Kao)撰文指出,無論反對或支持與否,在台灣,一場反同與挺同的文化戰爭(cultural war)已經揭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People take part in a rally in support of same-sex marriage near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in Taipei on November 18, 2018, ahead of a landmark vote on LGBT rights on November 24.
支持者11月中聚集在台灣總統府附近聲援同性婚姻(BBC中文網)

高穎超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提到,自2014年以來,保守教會的結盟,就同志婚姻以及相關權益,開始制度化,並汲取國外經驗,成立政黨「信心希望聯盟」向社會推廣反同政治。

但是,因為釋憲後,反同團體在法律上似乎無法挑戰未來政府因為釋憲後,需恪守憲法,給予同性伴侶婚姻權益,「因此他們找到了另一重要戰場:反同志教育」,高穎超強調。而同志教育之法源依據,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中的細則,與憲法的位階程度相去甚遠。不過,本周公投前後,同志教育都會是反同團體社會宣傳的新破口,高穎超向BBC中文網解釋。

「反同志教育在小學課堂上是個假議題」

所謂同志教育,是指國中以及小學,教師應根據2004年立法院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及其細則,在課堂若提有教材提及關於性少數權益或親密關係等議題,教育學生正確的性別觀念以避免歧視。

許多課本因此會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在某些科目上,提到關於同志權益,性教育或健康衛生教育等議題。這也引起保守團體抗議,認為這是提早混淆學生性別或性觀念,讓學生與家長無所適從,並強調此教育應該是由父母決定。

當下網絡流傳的許多反同文章便直截的說「拒絶小孩被教導成同性戀」或「拒絶同志教育」等。早前,高雄市一小學教師劉育豪在與家長級學校溝通後,在小學課堂講授性教育,並接受媒體採訪,引起他校保守家長團體抗議,並狀告法院,成為全國話題。

雖然後來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表示支持全力支持劉老師專業,但是劉老師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提到,被家長團體控告之後,他的學生以及學校都支持他,日後教學沒有受到干擾,但是其他學校請他講授性別教育的講課確有減少。

不過劉育豪也同時告訴BBC中文網,台灣小學課本其實幾乎沒有同志或性教育的篇幅,提及的多半一些性侵害或性騷擾等課題。 「所以反同志教育在小學課堂上實是個假議題」,劉育豪說。

因此,劉育豪強調,正因課本幾乎沒提到性少數權益議題,所以具有性別意識的老師,便能適時的在課堂上,傳授性別平等意識,將性別意識融入每個科目。劉育豪亦於其他訪問時候闡釋,他講授性別教育的主因是為學生求知的需求。另外,許多家長對其表示他們難以啟齒的性議題,透過老師專業的教導,更為有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