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俄羅斯對敘利亞發動空襲,引發世界關注,美國指控克里姆林宮(Kremlin)與歐美國家不同調,轟炸目標竟包括了美國中情局(CIA)所扶植叛軍的根據地,但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2日卻表示,要結束敘利亞內戰「非俄羅斯不可(not without Russia)」,外界猜不透,自外於敘利亞內戰多時的俄羅斯,為何此時會突然發動對敘利亞的空襲任務?
The real story behind Putin’s Syria strikes http://t.co/LQAAFUJwF9 via @POLITICOMag | Getty pic.twitter.com/8m0K9xKTgH
— POLITICO (@politico) 2015 9月 30日
普京的接班人
普京(Vladimir Putin)原為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in)的總理,2000年5月7日成為俄羅斯總統,直到8年任期屆滿後,由當時被外界視為普京接班人的梅德韋傑夫(Dmitri Medvedev)擔任總統,普京退居總理,並逐漸將日常政務交給梅德韋傑夫處理。
A bottle of a beer featuring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holding the Prime Minister Dmitri Medvedev on his lap on label. pic.twitter.com/7XB7G7oKhC
— Zulfiqar Ali (@Zulfiqa68464770) 2015 3月 27日
當時,以歐美為主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對梅德韋傑夫寄予厚望,盼望他能夠在普京8年專制的統治後,為俄羅斯注入民主自由的活水,對許多陳年的弊端進行改革。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2009年就任白宮主人後,便將美俄關係定位為「重設」(reset),以當時梅德韋傑夫的執政基礎,美國與歐洲國家預料,若梅德韋傑夫成功於2012年3月的總統大選中連任,俄羅斯將會走上穩定的發展道路。
不過,克里姆林宮裡的守舊勢力卻害怕並極力阻止此事成真。
梅德韋傑夫讓普京失望
時序回到2011年1月,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前往瑞士達佛斯(Davos)參加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啟程前1天,梅德韋傑夫還在說服國會,要求授權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談判新的核武協定。
由於梅德韋傑夫在就任總統後,努力與西方國家修好,對於民主、自由與人權的立場,也和歐美國家相仿,當年的WEF主題之一,便圍繞在2010年12月從阿爾及利亞首都突尼斯(Tunis)開始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運動。
這場運動席捲了中東半島,不但讓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下野,更讓利比亞強人格達費(Muammar al-Qaddafi)連夜逃亡,梅德韋傑夫在WEF會場也被詢及了對阿拉伯之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