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在2017年競選總統大位,發動了一場對於建制派政治勢力的叛亂,如今這股浪潮又把矛頭對準了他。馬克宏如何處理這場危機,決定了他的總統之路還能不能繼續。
《經濟學人》談馬克宏與黃背心之亂
一件全法國汽車駕駛都有的反光黃背心,竟然在2018年底成了反政府示威的標準裝扮,憤怒的群眾甚至攻陷香榭麗舍大道與凱旋門,釀成巴黎近年規模最大的暴力抗議,還有不少外媒拿來與1789年攻陷巴士底獄、1968年的「五月學運」相提比論。《經濟學人》認為,這是入主艾麗榭宮18個月的馬克宏,首次遭遇政治危機;《華盛頓郵報》的觀察更為銳利:即便馬克宏政府忙著宣傳,這全是極左與極右派的少數極端分子的暴亂行動,但最新民調顯示,超過7成的法國民眾力挺這場「黃背心之亂」,讓法國政府的說詞不攻自破。
Q. 黃背心之亂從何而起?
身穿「黃背心」(法文:gilets jaunes)的抗議者首次走上街頭,是在今年的11月17日,全法國出現30萬名「黃背心」大軍,要求政府取消調漲燃料稅。不過「黃背心」運動的緣起,當數住在巴黎郊區的32歲女子呂杜絲基(Priscilla Ludosky)今年5月在網路上開了第一槍。因為法國政府調高燃料稅,油價至少一半都是稅金,這讓呂杜絲基在網路上連署請願,希望調降油價。
呂杜絲基在網路上的連署行動並未受到注意,直到一位卡車司機杜魯埃(Eric Drouet)10月份在臉書上轉發這個訊息,法國媒體才終於開始關注此事,連署人數也從可憐兮兮的700人直飆20萬(如今已有112萬人參與連署)。為了抗議高油價,杜魯埃號召網友在11月17日這個星期六上街抗議,在網路轉傳發酵之下,法國13個大區當天全都出現「黃背心」抗議者,臉書上共有超過1500個活動頁面。12月1日的抗議,已是「黃背心」們連續第三個周末走上街頭。
Q. 黃背心有何意義?
法國因為燃料稅問題引發「黃背心」運動之後,各國媒體紛紛派員在巴黎進行報導。這些特派員有一個共同觀察,那就是這場運動沒有任何主導者,也不隸屬任何工會、政黨或是政治勢力。最能說明這個現象的,當數這波抗議者身上的那件黃背心。隨著「黃背心」運動的聲勢日益擴大,每位對馬克宏政府不滿的抗議者,只要穿上黃背心,每逢周末再往街頭一站,就立刻化身為一名反政府人士。
但,為什麼是黃背心呢?
從2008年10月1日起,法國規定每位汽車駕駛都要在車上準備三角錐跟高反光背心,作為車輛拋錨時(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的警戒之用。此後法國每位駕駛都會在車上準備這樣一件高反光的背心,其中又以黃色最為常見。由於隨手可得、無需特別購買(就算要買,只要花幾個銅板就可買到),而且除了「駕駛」與「尋常國民」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政治意味(無論左右),頗能打中「不滿調漲燃料稅」的最初抗議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