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具爭議的諾貝爾獎得主(2-2):和平獎

2015-10-05 16:22

? 人氣

1973年,季辛吉(左)和黎德壽。(美聯社)

1973年,季辛吉(左)和黎德壽。(美聯社)

依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遺囑,諾貝爾獎(Nobel Prize)於1901年開始頒發,用來表揚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經濟學(由瑞典銀行出資增設)、文學及和平領域有著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究竟什麼樣的人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在生前並未明確指示。目前,諾貝爾獎對於得主的條件僅有基本的限制,例如:同一個獎項的得主不得超過3人、不頒給過世者等。

諾貝爾獎成立100多年來,多次引發爭議。《美聯社》選出了史上最具爭議的8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引發爭議的原因包括:不符合時代氛圍、名不符實、不夠格,以及在得獎前幾天過世等等,甚至還有和平獎得主被評為「恐怖分子」。

1935年度和平獎: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1889-1938)

奧西茨基身處威瑪及納粹時期的德國,是1名作家及和平主義者,也是首位於獄中獲頒諾貝爾獎的得主。奧西茨基反對戰爭和法西斯主義,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積極到各地演說並發表投書,呼籲人們不要支持納粹。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不久,奧西茨基被送往集中營。

1935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宣布,奧西茨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當時,此舉被視為干涉德國內政、激怒納粹,引發極大爭議。希特勒大為光火,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污辱,不准奧西茨基前去領獎,之後更頒布一道法令禁止德國人領諾貝爾獎。

此外,當時的挪威受德國牽制,為避免激怒德國,挪威王室成員選擇不出席頒獎典禮,2名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委員也「引咎辭職」。

1973年度和平獎:季辛吉(Henry Kissinger,1923-)、黎德壽(Lê Ðức Thọ,1911-1990)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和當時的北越外交官黎德壽在1973年獲獎,以表彰他們對終止越戰、簽訂《巴黎和平協約》(Paris Peace Accords,1973)的貢獻,兩人的獲獎卻被公認是史上最具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

獎項公布後,引發反越戰者大肆抨擊,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2名成員在批評聲浪中下台。當時,黎德壽認為越南戰火未歇,拒絕領獎,季辛吉則請美國駐挪威大使代領。

1973年的和平獎引發軒然大波,因為簽訂巴黎和平協約後,越戰不僅不見停火跡象,還持續了3年多,直至1975年才打完。

 

 

1994年度和平獎: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1929-2004)、拉賓(Yitzhak Rabin,1922-1995)、裴瑞斯(Shimon Peres,1923-)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